這是中央縱隊轉戰陝北中最艱險的一段旅程。部隊還沒出村,一陣霹雷電閃,大雨又下起來。小河水暴漲了,把老鄉搭的那座季節性的小橋連擁帶裹地衝走了。部隊要過河,隻好重新搭橋。在不大工夫裏,偵察員先後幾次回來報告,敵人距這裏隻有七八裏……四裏了。周恩來嚴肅地命令劉輝山:“告訴留在東山上的那個排,敵人不進村,不許開槍。敵人和他們接火以後,再堅守陣地,阻擊敵人,掩護主席和全支隊轉移之後再撤!”經過一陣緊張努力,浮橋搭起來了,天也完全黑了下來。過了河,就上山。剛從羊腸小道爬上山頂,後麵傳來激烈的槍聲,留在小河村東山那個警衛排同蔣軍接了火。不一會,左側山溝和山頭上都燃起一堆堆篝火。蔣軍軍官的叫罵聲和騾馬的嘶鳴聲聽得清清楚楚。但是蔣軍沒有發現中央縱隊的行蹤,對於中共中央首腦機關就在他們的麵前仍懵然不知。中央縱隊繼續行軍,因為不許打手電,不許吸煙,不許喧嘩,都靜悄悄地在風雨中摸索前進。後半夜,到了兩山之間的一個山村,名叫月牙口。在這裏稍作休息,又繼續前進。當12日清晨紅日升起的時候,隊伍到達了天賜灣。
天賜灣是個坐落在山梁上的隻有七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子。條件比王家灣和小河村更艱苦,連喝水都要到很遠的山溝去挑。毛澤東、周恩來等就擠在一間小窯洞裏住,五六個參謀隻分到半個窯洞,隻能把文件放在裏頭,人睡在外麵。隊伍在天賜灣剛要生火做飯,又傳來消息:蔣軍朝這個方向出動了,離這裏隻有20多裏。大家做好行軍和戰鬥的準備,布置好警戒。毛澤東判斷:蔣軍可能隻是經過這裏向保安方向去。毛澤東解釋說:“這次敵人從延安、安塞出動,奔襲小河一線之役,是蔣介石親自部署的,而胡宗南、劉戡等僅僅是執行者。所以,隻要他們的部隊到達小河一線,就算執行了命令、完成了任務。至於結果如何,有什麼收獲,那他們就不管了。隻要能向蔣介石交差就行了。其次,敵人到達小河,也不得不立即撤離,原因是他們隻準備了4天的口糧,如果再駐下去,幾個師的人馬吃什麼。”可見,毛澤東已摸透了蔣介石的脾氣和他部下的特點。果然,對中共中央機關行蹤懵然不知的蔣軍順著山下的深溝開過去了。午後,又有一支蔣軍從王家灣開來,離天賜灣隻有15裏,形勢再度緊張起來。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商議後決定:非戰鬥人員集中山後,待命出發;警衛團派一個排到村東設陣地準備阻擊,但敵人不到眼前不準開槍,另外再派一個排到西南方向活動,去誘開敵人。毛澤東估計:敵人仍不會來。他問周恩來:“你看是不是這樣?”周恩來答道:“是這樣。”果然,派出的那兩個排,裝作同敵人遭遇的樣子,向西南方向節節撤退,蔣軍緊緊追去,越追越遠。中共中央在天賜灣住了一個星期,工作還是那樣緊張繁忙。
在天賜灣,周恩來為中央軍委起草了致林伯渠、王維舟等,並轉告彭德懷等的電報:根據我們的經驗,隻要采取積極態度,堅持反“圍剿”鬥爭,即使是十幾個人的遊擊隊經常保持與敵人接觸,也可以使敵人躊躇不前,或者依山築工,不敢下溝捉入,既可以遲敵前進,使我掩護群眾及機關轉移,又可阻敵騷擾,減少群眾及機關損失。
天賜灣地形雖好,但村子太小,中央機關人多,在這裏居住不便工作,非長久之計。所以,當形勢稍見緩和後,便決定重返小河村。於6月17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央縱隊,從天賜灣回到小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