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前,中日在南京進行外交談判。鑒於當時兩國之間極其懸殊的實力對比,中國政府在軟硬尺度上總是拿捏不準,急切需要獲知日方底牌。
有關信息從正式途徑搜集不到,隻能走特殊渠道,這一任務交給了南京“特高組”。
南京特高組是一個比較純粹的政府特工組織,有趣的是,其間諜和反間諜技術都學自於日本。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特工人員們在刺探日方情報時,用東芝來對付卡西歐,正應了“以夷製夷”那句話。
特高組偵察到,參與談判的代表之一、日本駐南京總領事須磨彌吉郎即將由南京啟程去上海,他此行攜帶了一批絕密文件。
須磨名義上是外交官,實質上也是一個特工高手,曾在中國政府內部安插過間諜。這樣的老狐狸,你要想在南京安安穩穩竊他的情報,不啻難如登天。
顯然,日本總領事在火車上的那短短幾小時,是獲取機密的唯一機會。
須磨有很強的反偵察意識,上了京滬特快後哪兒也不去,眼睛始終一眨不眨地盯著他的手提包。直到中午十二點,車上開飯了。
乘務員推著餐車走過來,熱情地問他要吃點什麼。須磨隨口答道:“一杯咖啡。”
一杯咖啡喝完,須磨睡著了。
送咖啡的乘務員是特高組派出的特工,咖啡裏加了適量的麻醉藥。特工還怕麻醉得不徹底,又問了幾句:“先生還需要什麼嗎?”
不開口,再搖幾下,仍然不動,說明麻醉真正起效了,須磨的皮包立即被特工拿到了隔壁房間。
這位日本老特務無論如何不會想到,當天的那一節車廂裏,從旅客到乘務員,再到列車長,全都是特工扮的。
在隔壁房間,特高組用萬能鑰匙打開了皮包上的鎖,由精通日文的特工對文件進行識別分類,然後進行拍照。幾部照相機”嘩嘩嘩”一通忙活,短時間內便解決了問題。
須磨是自然醒,醒來手提包紋絲不動,沒有發現任何異樣。
中國政府從情報中獲悉,日方在談判中並不敢過硬,唯恐引起中國民眾反日情緒的強烈反彈。
摸透日本人的心思後,蔣介石改變了外交和軍事策略,甚至不惜采取強硬態度。日本政府在南京談判中曾提出苛刻程度遠甚“二十一條”的要求,但最終未能達到目的,隻能灰溜溜地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