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經濟大蕭條期間,曾以砍掉陸軍四個常備師團編製為代價,將經費省出來,用於組建特別部隊,其中之一就是坦克戰車隊。
日本原先並不具備生產國產坦克的能力。“一.二八”淞滬會戰時的維克斯輪式坦克,是從英國購買的老產品。當時一共進口了十輛,結果在閘北的馬路上癱的癱掉,炸的炸掉,最後都被當成破銅爛鐵派了別的用途——當工事街壘用。
除此之外,就是從法國進口,但是法國雷諾的實戰效果同樣很差。平時這裏那裏出點故障簡直太正常不過,就是上了陣還要耍大牌,開著開著一不高興就撂挑子不幹,躺那兒歇著了。
花了大價錢買來的還是人家的舊貨,日本陸軍很不甘心,於是決定由技術部自行設計,實際就是玩盜版,按照雷諾的樣子重新打造新戰車。
當時日本的大型兵工廠主要生產火炮,沒造過坦克,連必要的大型機械設備都沒有,很多部件還得委托私人工廠代為加工,不過最後總算是把玩意兒給鼓搗出來了,這就是最早的八九式坦克。
如果你覺得八九式坦克與雷諾很像,千萬不要覺得奇怪。因為它原本就是按照雷諾的模子來做的,隻是經過一些必要的技術改進而已。
八九式坦克出廠後,成批使用於“八?一三”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
台兒莊戰場上,敢死隊員抱著集束手榴彈去炸坦克。這種情況有,但隻是特殊情況,一般情況下主要使用戰防炮。
戰防炮的全稱是戰車防禦炮,也就是早期的反坦克炮。與一般的曲射炮不同,它是直射炮,炮彈也很特殊,為專用穿甲彈,可以直接穿透坦克裝甲。
既然要對付坦克,當然得麵對麵打,離得太遠不行,所以這種炮與其他炮不同,得用車輛拉到第一線作戰,因此才被命名為戰車防禦炮。
台兒莊大戰後,可以看到一些中國軍隊繳獲的坦克,這些坦克從履帶到表層均未明顯受損,顯然不是集束手榴彈或戰防炮打掉的,為什麼會乖乖受擒呢?
當時在台兒莊作戰的板垣和磯穀師團都陷入了給養匱乏的困境,坦克沒有汽油,根本不能移動。到倉皇撤退時,別無他法,隻好拆除重機槍等武器,把空坦克丟棄在戰場上。
這些坦克雖然成了“空殼子”,但沒有大的損壞,還可以再用。李宗仁從中挑出八輛,用火車運到湖南湘潭,送給被稱為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的第200師作為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