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則,創作方法和藝術流派的影響。創作方法和藝術流派總是先在一兩個國家形成,然後波及其他國家。如古典主義產生於法國,而流行於歐洲各國;未來主義開始於意大利,而傳入俄、英、法、德等國;荒誕派也興起於法國,而流行歐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由蘇聯提出,而影響到當時的社會主義各國,等等。
文學上的影響與經濟、政治上的影響緊密相聯係。一般說來,經濟、政淤《南腔北調集·祝中俄文字之交》。
於《集外集·掖奔流業編校後記(二)》。
治的發展處於領先地位的民族國家,文學上的影響力也較大,而經濟、政治處於落後狀況的民族國家,文學的影響力就較小。在古代,我國的文學影響過許多國家,而現代,則許多國家的文學反過來影響我們,原因就在於此。當然,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論,非洲的歌舞就影響了歐美發達國家,但那畢竟是局部的影響,並非整個文化思想在起作用。
就接受影響的民族而言,它本身要有一定的社會需要,要有相應的社會基礎,否則,即使接觸到一些外國作品,也不會造成多大影響。我國近代革命,開始時是向西方國家尋求真理,文學上也接受西方的影響,十月革命以後,俄國文學對我國的影響愈來愈大,這與中國革命走俄國人的道路有關。為什麼現代主義文學思潮在“五四冶時期對中國作家有著明顯的影響,後來就逐漸削弱了;雖然20世紀30年代也出現過一些現代主義的流派,但不久就銷聲匿跡;而到了70年代末期以後,現代派在我國的影響卻反而愈來愈大,產生了相當的社會效應?這不能從文學本身去尋找原因,而隻能從社會基礎和社會思想中去探尋。外國文學在一個國家流行的程序,是由這個國家的需要程度而定的。郭沫若說:“當我接近惠特曼的《草葉集》的時候,正是‘五四爺運動發動的那一年,個人的鬱積,民族的鬱積,在這時找出了噴火口,也找出了噴火方式,我在那時候差不多是狂了。冶淤可見惠特曼之能在中國產生影響,實在是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要。
二、放出眼光,挑選占有
既然各民族之間相互的文化影響是一個必然趨勢,吸取異族文化是發展民族文化的必要條件,那麼,我們應該主動地、有意識地吸收外國文學的精華,來發展我們的新文藝。毛澤東說:“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作為自己文化食糧的原料。冶於魯迅說:“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冶盂可見這種吸取工作是多麼重要。
但是,對於這個簡單而明了的道理,有許多人卻很不理解。排外思想在我國長期存在著。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認識上的錯誤,而有著深刻的社會曆史原因。我國長期處於超穩定的封建主義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造成了閉關主義,認為自己是中原上國,萬物皆備於我,無需企求於人,自己不淤《序我的詩》,《郭沫若論創作》,第213頁。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
於《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700頁。
盂《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