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人間天堂(2 / 2)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東坡是詩人,詩人遇上好景,便忍不住要作詩: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據說蘇東坡曾向人透露,自己的前世就生活在西湖邊上。宋人筆記記載,蘇東坡遊覽杭州壽星院時,主動給同行的朋友做起了導遊,所說與所見竟然絲毫不差。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筆記上記載的內容大多荒誕不經,興許蘇東坡早就暗地遊過壽星院了也說不定。

宋時的杭州和現在的杭州不太一樣,杭州故城夾於西湖南岸與錢塘江拐彎之處,杭州城外環以高牆,城內河道縱橫,河上架以橋梁相通。

那時候的女子比現在還要開放,西湖邊上經常王公齊集,貴婦遊嬉,生活無比愜意。杭州城內喧囂的街道商販雲集,叫賣不斷,絲綢、茶葉、陶瓷等商品名冠中華,出口至印度、波斯等國家。

當時杭州的繁華程度幾乎與世界第一都市汴京不相上下,即使到了元代也沒有多少變化,這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

新任杭州太守楊繪還在上任的路上顛簸,初來乍到的蘇東坡成了杭州的一把手,負責處理太守任內的事務,空閑時間就上大街上轉轉,深入了解杭州的風土人情。

說起這位楊大人,那可是大名鼎鼎,據說《勸金船》詞曲,就是他的手筆。《勸金船》,也作《泛金船》,雙調,仄韻格,取張先詞中“何人窨得金船酒”句作為詞調名,前、後片各八句,共八十八字,為當時詞人所喜愛。

緊趕慢趕,一個月後,楊繪終於趕到了杭州。蘇東坡穿戴整齊,帶著一批歌妓舞女去迎接楊繪。作為領導,見到下屬如此“歌妓相陪”,應該大聲斥責才是。楊繪卻一反常態,非但沒有責怪蘇東坡,反而對蘇東坡的親自出迎表示衷心感謝。

原來“歌妓相陪”是北宋獨有的官場風氣,已經成了官場生活的一部分。新領導前來上任,蘇東坡出動西湖的歌妓舞女前去迎接,在當時這是最隆重的歡迎儀式,是對領導最大的恭敬。

由此推測,蘇東坡之所以有“攜伎玩酒”的嗜好,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工作需要。當時的杭州,當時的西湖,沒了歌妓舞女的點綴,那才是真正的有煞風景。

楊大人鞍馬勞頓,總要歇息片刻,杭州僚屬決定去西湖泛“花船”。西湖水上花船似錦,給西湖勝景增添了無限遐思。所謂的花船,就是配備歌妓給遊客助興的西湖遊船。

當時士人遊湖分為兩種,一種是攜家遊湖,一種是挾妓遊湖。作為不世出的文人,兩種遊湖方式蘇東坡經常體驗,這從他的詩裏就可以找到依據。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隻能增添其美。

這首詩是由一位陪侍的歌妓提議的,目的在於欣賞蘇東坡風雅的同時,感受一下蘇東坡無窮的才氣。詩人都很有想象力,蘇東坡看著這位歌妓,想起了“捧心而顰”的西施,遂寫下了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

古今吟詠西湖的詩詞多的不可勝數,無疑蘇東坡的這四句小詩最為優美。西湖以婀娜的嬌軀啟發蘇東坡的聯想,蘇東坡果然不負西湖的美色,以一首小詩替西湖起了一個雅號:西子湖。

《宋詩鑒賞辭典》上說,關於蘇東坡所用的比喻,曆來存在著兩種解說:一說認為蘇東坡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為蘇東坡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

要我說,完全沒必要拘泥於這些“口舌之爭”,隻要無損於這首詩比喻的完整性以及詩性的空靈美,何為濃妝,何為淡妝,不爭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