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而且能幹,這兩種素質讓小洛克菲勒認定戴維是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最合適的領導人。1950年,他擔任了研究所的總裁。1957年,他又成為理事會的理事長,總裁的位置則由布朗克頂替。之後,戴維和布朗克對研究所進行了改組,更名為洛克菲勒大學,成為一個大學研究院和一個科學研究中心的混合體。
戴維在銀行中的地位也是直線上升的。1968年,戴維如願地登上了他渴望已久的寶座,成為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董事長,控製著這家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數的大銀行。
曾經和戴維·洛克菲勒一同工作的布朗克後來如此評價他的這位朋友:
戴維是一個非常勤奮的家夥,在我的印象中,他永遠不知道疲憊,每天都會充滿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出生在洛克菲勒這樣一個顯赫的家族裏,他卻沒有一絲懈怠的心理,這讓我十分欽佩。
戴維坐在他的辦公室中,手下人對他噤若寒蟬,他們感覺到在戴維的身上,總有一股說不出的威嚴。雖然歲月不饒人,白發已經爬到他的頭上,但戴維仍舊按照他的日程表來安排生活。對於他來說,有一句話永遠是正確的,就是:通過控製自己的時間和思想,你將懂得如何控製生活,如何控製世界。
第十四篇不能承受之重成就的大小一般都是由自己的信心強弱程度決定的。如果一個人自始至終都堅信自己會取得成功,那麼他就會贏得最終的成功。因為在我的人生經曆中從開始到現在都蘊含著一個深刻的哲理——造就成功的並不僅僅是失敗,還有強大無比的信心。
這是老洛克菲勒在給兒子小洛克菲勒的日記本扉頁上寫下的一段話。而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能夠百年不倒,其“基石”就是無比強大的信心。
中國有句話說,盛極而衰,否極泰來。這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個普遍的規律。任何事情總有發展到頂峰的時候,而一旦達到頂峰,就會再次跌落下來。
洛克菲勒家族的事業也是如此。洛克菲勒的第三代可以說將家族事業發展到了頂點,但到了第四代的時候,便開始走下坡路了。
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洛克菲勒這個姓氏。在其他人看來,洛克菲勒是驕傲的象征,任何一個人都想躋身於這個家族中。但實際上,作為這個家族的一員,他們的身上卻有著巨大的壓力。就連老洛克菲勒的孫女巴布絲的兒女也不例外。外人看他們的眼光各種各樣,羨慕、嫉妒、仇恨等。
第十四篇 不能承受之重285大量的財富沒有給他們帶來快樂和滿足,很多人的心理都承受不住這樣大的壓力,而不得不在年輕的時候就找心理醫生幫忙。約翰三世的兒子霍普就曾經說:“作為洛克菲勒家族中的一員,我們所有人都希望能在將來的某一時刻將洛克菲勒這個姓氏去掉,將這一切改變。
但是我們內心也非常清楚,要想改變這一切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勞倫斯的二女兒瑪裏恩也曾滿懷激動地說:“應該將這筆財產毀掉。”其實,她完全可以成為全美國最有勢力、最富有的婦女之一,但是她放棄了。後來,她和一個正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英語博士的名叫華倫的人結婚了,之後,兩人就搬到了加利福尼亞的海濱。當時,家裏的日子過得很緊張,一家人擠在一節廢棄的火車車廂中,每月的開支隻有700美元。為此,瑪裏恩要經常出去打工賺錢,以補貼家用。但是,對於這種生活,她覺得很開心。不知道鎮上的人如果知道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標準石油公司的繼承人之一,隻是她的名字就值上千萬美元,他們會有什麼感想呢?
是的,普通人可以讀完大學,然後找份工作養家糊口就行了,但他們不行,因為他們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四代人,這種身份地位意味著他們需要擔負的責任是重大的,需要在家族事業中擔任重要的位置。他們中有幾個人開始嚐試這樣做了,但大部分人還在觀望著,試圖創造其他可能的機會,過他們自己想過的生活,這是他們的最大願望。
他們中還有一些人,在念大學的時候,或者在大學畢業後,就利用一些時間到那些窮人、落魄的階層以及那些窮鄉僻壤之地去體驗生活,了解那些人的感受。這也是他們在尋找真我所做的努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