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不隔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寫情如此,方為不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寫景如此,方為不隔。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這樣寫情如此,才是不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樣寫景,才是不隔。

不隔就是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猶如三五知己聚會暢談人生,如知己對坐,娓娓交談,直抒胸臆,瀟灑率真,沒有絲毫矯揉造作,是至情至性的清新表達。靜安先生從古詩詞中找出了幾句不隔的典範之作。

《古詩十九首》第十五首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其實是諷刺那些顧著聚斂錢財卻不知道積極享受生活的人,人生當中的諸多快樂,絕對不是金錢所能給予的,沒有輕鬆自由,怡然自得的生活,再多的錢也毫無意義。要放掉人生中名利的包袱,享受發自心靈的純粹快樂。縱觀全詩,沒有絲毫矯揉造作,完全是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古詩十九首》第十三首

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

白楊何蕭蕭,鬆柏夾廣路。

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送,聖賢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這首詩是對生死的感悟,人生終有一死,死後不能複生,可笑有些人執著於通過服食丹藥來企圖實現長生不老,完全是自欺欺人,甚至是害人害己,還不如及時享受生活。

陶潛《飲酒》之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寫景方麵,先生最推崇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句讓人頓感身心舒暢,非常自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將最質樸的情懷顯露出來,輕快怡然。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簡單明了,但境界開闊,寥寥數語就將草原的雄渾浪漫展露無遺,不隔就是這樣的一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