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身、父母無法選擇,人生的道路,卻可以由自己選擇。
2、一個人精神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3、欲望是人的本質。人都是為了滿足欲望才去奮鬥的。需求產生欲望,欲望產生追求。愈匱乏,追求愈烈。
4、在人生的舞台上,人人是演員,人人是觀眾。人生就是一台戲,自己既是演員,又是導演,也是經紀人,演得好壞都是自己的事,怨不得旁人。
5、大千世界很大,但對於一個特定的個體來說,又很小,無非是他活動的範圍,所接觸、交往的人罷了。
6、人無法追求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生命的質量。
7、人生,重要的不是你從哪裏來,而是你到哪裏去,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成為什麼樣的人。
8、命運,即一個人的生命史,人生的軌跡。它,是其主角一步步走出來的。
9、人有兩種生活: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質生活要富足,精神生活要充實。富足,不匱乏也;充實,不空虛也。
10、每個人都是特殊的,獨一無二的。別人的經驗如何豐富,於你也無用。無人能告訴你“如何生活”。這個問題隻能靠自己去探索解決。
11、人生奮鬥的目的,是為了享受。而要享受什麼,先要獲得它。獲取,是為了享受。二者是目的和手段的關係。
12、人生是一條長鏈,沒有起始的那一環,以後的一切都無從談起。
13、人生,本沒有路,走過了才成為路。人生,無非是深一腳淺一腳,跌跌撞撞,走一步算一步罷了。
14、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創造者。
15、在人生中,精神強健遠比文化知識、專業技能重要。
16、凡物最需要的時候最有用。
17、靈魂的需要是最根本的需要,人的生命力就源於靈魂。
18、人在社會中生活,可以說基本上是為精神生活奮鬥的。因為人都渴望獲得他人的尊重稱讚。這種意識愈強烈,動力愈大,追求愈烈,成正比。
19、意識決定存在,意識的優勢是最大的優勢。
20、人沒有高貴與下賤之分,卻有聰明與愚笨之別。
21、每個人所站的位置,所擁有的資源不一樣,即人生起點不一樣。但每個人都渴求成功卻是相同的。成功得靠實績。吹牛皮沒用,要緊的是拿出自己的貨色來。
22、欲望是人的本質,人生就是追求各種欲望的滿足。欲望無窮無盡,所以,人生的追求也就永遠沒有終止。
23、在人生中,心理素質比實力更重要。人生的成敗不是取決於當事人的實力和環境,而是取決於其人所抱持的態度,即心態。
24、精神,是一個人的真正鋒刃。對於一個人來說,奮發向上的精神最為可貴。
25、對於一個人來說,自尊的需要是重於感情的需要的,更重於物質性的利益。
26、工作不是生活,掙錢更不是。真正的生活是工作之餘的生活,業餘的生活。當然,這裏所說的“業”,指的是職業,而不是事業。
27、一個人隻能看見、隻能感知他欲望的標的物。其他的東西,盡管也在那裏,擺在他的眼前,他也是無法感知的。這不是他故意忽略,而是真的看不見。
28、凡事隻有深諳其價值才會拚命去追求。
29、真正的幸福、快樂來自心靈的寧靜和愉悅。
30、讓人感興趣的不是安逸,而是虛榮,即得到他人的稱讚。這是人類行為的巨大動力。
31、人能把握的東西並不多。出生、家庭、環境、地域、死亡,無法選擇,但怎麼活卻可以選擇。身外之物都是自己無法改變的存在物,能把握的隻是自己的應對態度。應對態度、措施,又取決於你對身外物的看法。
32、身體的健康、心靈的快樂是人生中最可寶貴的財富,其餘的一切都無關緊要。
33、人活著如果沒有快樂、喜悅、幸福的感覺,那你的生命就真正是陷在黑暗和貧窮裏麵了。
34、人生的成功包括婚姻的成功、教育兒女的成功、事業的成功三個方麵。三個方麵也是人生快樂的三大源泉。三個方麵缺任何一個都算不得完滿,都會留下巨大的遺憾。
35、不為生活的事發愁,不為繁重的日常事務所累,既有點錢又有點閑的狀態最佳。
36在人生中,“匱乏”比“富足”更有用。“匱乏”會產生需求,需求產生欲望,催人奮進,不斷去追求,從而改變命運。可見,有時“匱乏”也會變成優勢的,變成改變命運的導火索。相反,“滿足”便成劣勢,由於滿足了,也就不會追求,因而也就停止了,不發展了。
37、物質的匱乏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空虛。
38、沒有人能看出自己的錯誤。人人都認為隻有自己是正確的,而別人是錯誤的。這是人類自身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