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長壽與否與兒女的孝不孝無關。從來就沒有人把父母的長壽歸功於兒女的孝的,也從來沒有人把父母的短壽歸罪於兒女的不孝的,除非是因為兒子虐待導致父母短壽。同樣,父母的生病不生病也與子女的孝不孝無關,從來沒有人把父母的健康歸功於兒女的孝的,也從來沒有人把父母的患病歸咎於兒女的不孝的,除非是兒子有意讓父母生病。既然無關,做兒女的就不必去管,不必去操心,更不必在父母的壽數和健康上費什麼心思,采取什麼措施!
那麼,到底父母的什麼東西與兒女的孝有關呢?從本質上看,孝所涉及的隻是子女與父母的關係,就在於,隻在於,全在於作為兒女的你如何對待生你養你的父母上。在我看來,在對待父母的問題上,隻要切實做到以下兩點,就算是善待了,父母也會承認你是盡了孝道的了,“孝”字也基本上算是寫成的了。一是讓你的父母絕對自由,隨心所欲地去過他們自己想過的生活,說他們想說的話,做他們想做的事。不要去管,更不要去幹涉。須知,人生貴適意,適意才有樂。父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隨心所欲地度過自己的晚年,自然就有樂了。不僅有樂,說不定會更加健康,更加長壽呢。二是確保物質上的供給,讓他們有吃有穿,需要用度時有些錢可以花;父母有病時,及時送去醫院治療,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後,要盡心服侍,需時間長的也可雇人代勞;父母去世後,給他們送終。
95、對父母行孝道更應順性而行
兒女與父母的關係可說是最特殊的對立麵人際關係了。其特殊性在於,兒女在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中是永遠處於下對上的地位的。在父母心目中,兒女無論年紀多大,地位多高,永遠是孩子的,不僅要求得到孝敬、愛戴,還會插手兒女的事,指揮、控製兒女,尤其是那些強勢的父母。社會輿論通常又是站在父母一邊。稍為不順從,就會被父母視為忤逆,又會被世人誣為不孝。做兒女的一旦被貼上不孝的標簽,人格就會被玷汙,社會形象就會受到損害。這是對做兒女的極為不利的。這便是為人兒女的難處。因此,做兒女的,出於一己之私利的必須在處理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中,應該更加全麵、徹底地踐行順性而行的方略才行。
兒女在處理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方麵順性而行,就是順著父母的意願行。父母養兒育女的願望無非兩個:一是兒女成材,可能的話,成龍成鳳,為自己增光;二是使得自己日後有靠頭,可以安度晚年。實現了這兩大目標,做父母的也就快樂了。如果說:“讓父母活得快樂”是兒女行孝的目標的話,那麼,與父母的願望相對應,做兒女的能做到以下兩點,從宏觀上看,就是順性而行了,也就是孝了。哪兩點呢?一是從自愛入手,管好自己,做強做大自已;二是從善待父母入手,順從並努力成全父母其他方麵的心願。
為父母提供衣食、用度,有病治病,那是物質層麵的孝。物質層麵的孝事關父母的身體,可以使父母健康、長壽。做兒女的做強做大自己,實現自身的人生成功,從父母角度看,就是培育兒女的成功,也就是父母自己的人生成功。這種成功可以帶給父母愉悅,這種源於自己人生成功的快樂是無以複加的。由此可見,兒女人生成功對於父母來說是對父母精神層麵的孝。對於父母來說,來自於兒女的精神層麵的孝比物質層麵的孝高檔得多。這是最根本的孝,最本質的孝。做父母的最看重的就是這種孝了。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作為兒女,懂得自愛,管好自己,發憤圖強,做強做大自己,爭取自己的人生成功,甚至還成功到讓父母以自己為榮為傲,也就是孝了。從這個意義上,我們還可以推出如下結論:不僅成年子女可以行孝,未成年子女也可以行孝。一句話:作為兒女,無論自己在何種生命階段,都可以行孝。隻要懂得自愛,管好自己,做強做大自己,爭取自己的人生成功,就是對父母的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