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動物奇趣(3 / 3)

青蛙的肺部構造極為簡單,很不發達,每次氣體的交換量也是很少的,不可能滿足它本身對氧氣的需求。然而,青蛙的皮膚是特殊的,它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皮膚濕潤,這樣便有利於氣體交換。那無法滿足體內所需要的那部分氧氣,就是作皮膚吸得一部分氧氣,民補充本身對氧氣需求所欠缺的部分。

鯨和魚的區別

通常我們總是把鯨叫做鯨魚,其實這是不對的。鯨實際上是一種水生的,有著魚狀身體的哺乳動物。鯨雖然生活在水中,但它的祖先卻是陸生的。在千萬年的水中生活,使鯨長成了類似魚的外觀,但是鯨和魚畢竟不同,鯨仍然保持著陸生動物的生活習性,身段結構也和魚有著很大的差異。‘魚塘 和魚之間最重要的差別就是鯨是胎生,而不像魚類那樣由卵孵化出來,幼鯨也和其它剛出生的哺乳動物一樣,靠吃母鯨的奶生存。鯨呼吸的方式也和魚不同。魚是用鰓在水中進行呼吸的,而鯨沒有鰓,它是通過頭頂上的兩個噴水孔將肺裏的肺氣呼出,再將新鮮的空氣吸入的,頭鯨每隔幾分鍾就要浮出海麵進行換氣。

鯨是熱血動物,但又沒有厚厚的毛皮為它在水中保溫,它依靠什麼保持體溫呢?原來,鯨類都有一層飽含油脂的皮下組織,這層皮外套幫了鯨很大的忙,使鯨能在冰冷的海水中度過每夜每天。

魚的呼吸

每當我們看到魚缸中一尾尾、一群群自由自在的魚兒擺動著尾巴,悠閑地吐著泡泡時,我們可曾想到過,魚是怎樣在水中進行呼吸的呢?

其實,魚在水中是靠鰓來呼吸的,魚張開嘴把水吸進去,水流過鰓部又從鰓裂流出。這一過程是魚的呼吸過程。魚通過鰓將溶解在水中的氧吸收進去,血液流經鰓部時便將吸收的氧攜帶上了,然後將氧氣通過血液輸送到魚體內的各個部位。魚不適應從水麵上直接呼吸氧氣,因為它們的鰓已經習慣了從水中獲取需要的氧氣。有時我們看到魚在水麵上吐泡泡,那隻是偶然現象,大部分時間魚還是在水中進行呼吸的。魚類的皮膚是很好的觸覺器官,水波的微小波動都能被它感覺到。魚也有嗅覺器官和耳,嗅覺器官位於頭部的鼻孔裏,而耳則長在頭部裏麵。

海龜的淚

有一個問題十分有趣,很值得我們認真研究,那就是在海中生活的海龜到沙灘上產卵時,為什麼會經常流淚?是海龜也有七情六欲,感到傷心了嗎?當然不是。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海龜是生活在海水中的,它依靠喝海水,吃海中的藻類和魚類維持生命。海水中是含鹽分的,據測算,海水中的平均鹽分濃度比任何動物體內血液中所含的鹽分濃度要高得多,各種海洋動物每天都從海水中攝取到很多鹽分,如果它們不能及時地將這麼多鹽分排出體外,它們就會死去。以海龜為例,海龜為了適應海洋生活,也具備這樣的生理特征:在海龜的眼睛後麵,有一個專門排泄鹽分的器官,海龜總是通過它將體內多餘的鹽分排泄到體外,這時,就產生了海龜流淚的現象。

當我們再看到海龜流淚時,我們就不會認為它在傷心了,這隻是它為適應海洋生活而具備的一種生理特征而已。

蛻皮的蛇

當春天來臨時,如果你留心,就會發現在野外的小樹枝條上,或是亂石碎瓦之中,有一條條“幹蛇”,別害怕,這是輕盈柔軟的蛇皮,北方人叫它長蟲皮。

蛇為什麼要蛻皮呢?為什麼別的動物不脫皮呢?

其實,蛇蛻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就像人到一定時候要理一次發一樣,舊的去掉了,新的還會長出來。蛇的皮不是隨著它的身體生長而生長,而是每隔2-3個月,身體增長了,就要蛻一次皮。

為什麼蛇偏偏要爬到野外去蛻皮呢?這與蛇的生活習性有關。一到冬季,蛇就要爬進洞裏去睡覺,動物學上這叫做冬眠,一連幾個月不吃不喝,它身體裏的營養差不多都要耗盡了。春天來臨,萬物複蘇,它也一個長覺醒來,伸伸懶腰,就忙著去野外找食吃,以補充冬眠時體內所消耗的大量養分。當身體得到足夠的營養後,它就會迅速成長,這時就要蛻皮了。蛇蛻皮時,往往在樹枝上或磚頭瓦塊的地方反反複複地磨擦身體,用外界阻力幫助自己脫掉舊皮。

蜻蜓“點水”

每當夏天的傍晚,水邊上空的蜻蜓特別多,它們飛來飛去,像是很繁忙。但有趣的是,蜻蜓飛著飛著就挨近了水麵,把長長的尾巴侵入水中,輕輕地點一下,便倏地飛離水麵。但是,它好像是戀戀不舍,重新又飛回來,飛著飛著,又把尾巴浸入水中,依然是輕輕地點一下水,又迅速地飛離水麵……這樣周而複始地不知要重複多少回。

你一定會想,蜻蜓為什麼要點水呢?它不停地把尾巴浸入水中是不是要試試水的深淺去洗個澡呢?

不是的。蜻蜓把尾巴浸在水中,是在產卵。它把卵。它把卵射、在水裏,就如同青蛙將卵射在水中一樣,把卵產在不裏就再也不用管它了,不像小雞那樣還要用媽媽的體溫把雞蛋孵成小雞。

蜻蜓的卵在水裏經過孵化,小蜻蜓就慢慢地出世了。

剛剛孵化出的小蜻蜓,生物學上稱它為“水蠆”(chài),水蠆在水中生活大約1-2年後,就順著水草慢慢地爬出水麵,再蛻去一層皮,就變成了空中飛翔的蜻蜓了。

海鷗愛追船飛的原因

古今中外,在描寫海上生活的文學作品中,經常有這樣的場麵:在白茫茫的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一群群矯健的海鷗在船尾和桅杆上空愉快地飛翔,給遠航增添了無限生機和詩意。

你是否想過,海鷗為什麼總是喜歡追逐輪船呢?

這是因為,輪船在海上遠航時由於受到空氣和海水阻力,在輪船上空產生一般上升的氣流。海鷗尾隨在輪船的後麵或上空,可借助這股上升的氣流不費力地托住身子飛翔。

另外,在浩瀚的大海中,小魚、小蝦之類被破浪前駛的船尾激起的浪花打得暈頭轉向,漂浮在水麵上。而那些視力極強的海鷗很快便發現了,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它們吃掉。這種“守株待兔”的覓食方式,海鷗何樂而不為呢?

鳥眼睛的妙用

在所有的動物當中,鳥類的視覺能力是最強的。一般來說,鳥的眼睛都比較大,兩顆眼珠把眼窩塞得滿滿的,連控製眼球活動的眼肌都沒有多少餘地,因而鳥的眼睛不能轉運,隻能依靠腦袋和脖子的靈活轉動來觀望四周。鳥既要在空中快速飛行,又要時刻躲避敵害,搜尋食物,還要準確安全地著陸。那麼鳥類的眼睛在這些活動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

鳥眼聚光係統很特殊。有些鳥能同時注視兩個方向。值得一提的是,許多鳥的眼睛中的錐形細胞含有一種能吸收藍色光的色油,它能你紫外線照相機的濾色器可以去除照片上的霧氣一樣,使鳥的遠距離形體視力大大加強。同時,這種色油還可使鳥的色視力轉向紅顏色,這就是鳥為什麼總喜歡飛向紅色的花朵和果實的原因。在高空飛行的禿鷲的眼睛瞳孔大而突出,這有利於它們在夜間活動,因為大瞳孔可以聚集盡可能多的光線,所以貓頭鷹可以憑借著微弱的光亮,在森林中準確無誤地飛行,還能捕獲在黑暗中活動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