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處理黏土用的那塊石頭,石笑玉坐到了跟前。
往石頭上撒了一把灰,放好模具,從旁邊的泥團上抓了一塊泥團。石笑玉慢慢的,用手掌壓平泥團,像壓麵團一樣。
模具並不厚,隻有一公分左右。等泥團充滿模具後,石笑玉繼續休整,使泥團漸漸的平滑。手掌畢竟是有弧度的,泥團不能像刮過一樣沒有一點瑕疵,但瓦坯還有其他步驟,所以隻能這樣。
感覺模具裏的泥團差不多了,石笑玉兩個拇指頭並排從泥團中間向上搓去,隻用了一點力,一團泥就聚了起來。
泥團不大,石笑玉左捏捏,右捏捏,慢慢的,泥團就成了一個四四方方的凸起。現在,瓦坯的樣子漸漸成型。
手上沾了沾水,石笑玉一點點修整瓦坯,使上麵因為向上搓而裂開的口合上。至此,整個瓦坯就算做好了。
瓦坯平直,靠上中間的位置有個四四方方的突前,是瓦坯的掛鉤。等瓦坯燒製成瓦片後,掛鉤就有了足夠的硬度,支撐瓦片掛到房頂的房梁上。
將瓦坯立起,輕輕拍去後麵的柴木灰。石笑玉站起身,把瓦坯立到旁邊的火堆邊,使瓦坯靠到火堆旁的立柱上。
火堆在坑裏,燃燒的火焰不會直接接觸瓦坯,但是火焰的熱度可以傳遞到瓦坯上。這樣,雖然瓦坯在慢慢的變幹,但是又至於快速幹透,從而導致裂開。
放好帶模具的瓦坯,石笑玉拿起另一個模具繼續捏造下一個瓦坯。剛塑形的瓦坯硬度還不夠,不能直接取下來,隻能另換模具。
早就考慮到這些情況,所以石笑玉在做模具的時候,就足足做了二十個。之所以做這麼多,主要是窯爐小,每爐差不多也就能燒製二十個。
單單靠木柴燒製,要把窯爐裏兩層瓦坯都燒透,很費時間。而且每天還要準備第二天的黏土、瓦坯、木柴等,這都是要時間的。所以,每天燒一爐,一爐二十個差不多正好。
就這樣,石笑玉一步接一步,撒灰、扣泥、壓平、搓起、烘烤,不慌不忙的捏造瓦坯。步驟雖然比較繁瑣,但是石笑語沒有感覺有多麼枯燥。
當一個人認真的去做某件事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很多東西,比如時間、饑餓、環境等。石笑玉不是什麼野外求生專家,他隻是憑借自己的本能在做。
認清現實,了解境況,他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歇斯底裏。有的,隻是讓自己活的久一些,順帶著活的舒適些。
他目前做的一切,都在圍繞這個目標而進行。所以,沒有什麼枯燥乏味,反而是一個個小目標達成所帶來的成就感。
如果沒有意外,他是不會無緣無故的跑到一個荒島或者野外去求生或冒險。這不是什麼膽小或者貪戀都市的繁華,隻是他對自己和關心自己的人負責而已。
沒有野外的生活,就不會有機會去做,他也就不會發現其實自己還是可以做到很多,隻是都市快節奏的生活不需要這些技能罷了。
常說自己養活自己,和靠金錢買各種服務不同,這樣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或許效率很低,甚至有些愚蠢。但是,在自然的生活下,達成一項項目標,取得一點點成就不是更讓人快樂嗎?這也正是荒野求生的魅力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