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拿手戲甚多,有《天水關》、《法門寺》、《取成都》、《三疑記》、《武家坡》、《采桑》、《擊鼓罵曹》、《金沙灘》、《大報仇》等。並會青衣、花臉、小旦、小生戲多出,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演員。解放後他致力戲劇教育事業,培養出馬玉樓、孟芳娥、張存義、高月琴等十幾位弟子,也大都成名,特別是馬玉樓,更已成為晉劇界令人矚目的新秀。韓俊山現年八十二歲,已是晉劇界少有的“老壽星”了。
喬冬元 即小十四紅,乳名冬元則,藝名還有南營紅、冬元紅。工須生,清徐縣南營留村人。幼年家境貧困,在平遙學藝,出師後搭錦霓園、榮梨園及新民劇院等班、劇團演戲,靠一口“硬唱”吃遍太原、晉中。
其嗓音又高又寬又亮,夜深人靜能打出五裏開外,十分霸道,唱腔洪亮飽滿,滿宮滿調,韻味濃鬱,頗得觀眾歡迎;表演工穩細膩,不滯不火,很擅於刻畫人物性格。代表劇目有:《桑園會》、《佛門點元》、《斬黃袍》、《取成都》等,常演劇目還有:《金沙灘》、《取北原》、《下河東》、《串龍珠》、《渭水河》、《雞家山》、《雙玉鐲》、《斬子》、《殺院》、《舍子》等。
十四紅一生勤奮治藝,謹慎作人,謙遜隨和。他的精湛藝術和良好品德很受時人敬重,在晉中一代享有盛名。日寇侵華時,他倍受艱辛,因環境所迫,飲恨自盡身亡,年僅五十三歲。
22、小萬福園(娃娃班)
民國二十年,太穀胡萬義又承起了小萬福園娃娃班。雖隻辦過一期,卻培養出了一批出類拔萃、頗有才華的晉劇後秀。尤其有名鼓師狗蠻執教,打出的娃娃個個懂板識眼,尺寸清楚。特別是嚴格排練了《東皇莊》、《塔子溝》等一批武戲,學員的一招一式都在家夥點裏,節奏性很強,快慢、輕重毫不含糊。
該班教師:黃芽韭、邢老二、四鎖黑及萬福園眾師傅。
培養出有成就的演員:
須生:駱駝紅、合生兒。
生角:鄭雅樓、明亮生、春林生。
花臉:成娃黑、小二百五。
小旦:曬鞋旦。
駱駝紅 小名叫三貨,須生,太原縣北莊人。身材適中,圓圓的臉,長得很富態。扮起戲來雍容大度,非常有氣派,舒展大方,一上場就給人一種形象上的美感,無形中縮短了觀眾和人物的矩離,使人願意看下去。
其幼時家裏養有駱駝,他每日裏拉著駱駝運送貨物,故在他稍稍出名之後,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駱駝紅。他嗓音條件並不好,底氣不足,寬度、亮度都顯遜色。然而,他學藝卻十分吃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使他練就一身過硬的功夫。身法、台步、動作都極其有章法,端莊穩健,從容自如,抬手動腳都給人一種雕塑美的感覺,這是他表演藝術的一大特色。
其拿手劇目有《對菱花》、《反棠邑》、《蘆花》、《斬子》、《金沙灘》、《下河東》、《斬黃袍》等。可惜他僅僅活了二十多歲,未能大顯身手就於日偽時期死在陽泉。
小二百五(王銀柱)亦叫草紙黑,大、二花臉兼工,太原縣赤橋鎮人。中等身量,人生得精瘦,額頭大而突出,臉譜勾得栩栩如生,頗具神采,一經化妝和穿著,形象頓時高大起來,顯得十分魁梧雄偉。其歌喉高亢挺拔,響亮洪厚,聲出如炸雷驚天,震撼屋瓦。
他生性剛烈悍,勇猛頑強。練功非常吃苦,膽略超人,什麼高難動作都敢來,有一股不要命的勁頭。因之,人們稱他小二百五。其幼時常在麥秸堆上練大跟頭,以後從兩張桌子上向下“跌殼子”,常常跌得鼻青臉腫,幾次昏死過去,醒來後依然苦練不止。因此,他練出了一身堅實的功夫,演一路架子戲嫻熟自如,十分得心應手。
他的唱做念打都有相當功力,技藝較全麵。擅演《朝金頂》、《明公斷》、《看兵書》、《蝴蝶杯》、《打金枝》、《玉虎墜》、《取洛陽》、《吃瓜》、《匕首劍》等戲。
他與郭蘭英、馬秋仙合演的《明公斷》,三條“金嗓子”並在一處,慷慨激越,精彩迭出,過癮極了!可謂一出配合精當、天衣無縫的精妙之作。“告道”一折,他在後台唱:“陳州放糧回朝轉”,人還沒有上場,就使台下鴉雀無聲,唱聲方落,掌聲四起。“見皇姑”時一聲“王朝傳馬漢稟皇姑駕到”,亦有此神效,場場不落空。接著,他對皇姑曉以大義,皇姑以勢壓人,雙方爭執起來,唇槍舌劍,毫不相讓,字字鏗鏘有力,句句斬釘截鐵,真使聽者大飽耳福。在大堂上他對駙馬婉言相勸,相認香蓮母子,駙馬執意不聽。當駙馬唱到“……你將我當朝駙馬怎開銷?”時,隻見他怒發衝冠,一抖袖,打髯口,長身唱道:“慢說你是駙馬到,龍子龍孫也不饒!”連唱帶做,一氣嗬成,真有氣吞。山河的氣魄和威風。
他的三花臉也演得很出色,他為冀美蓮配演《狐狸緣》,扮演提茶壺的小醜,妙語聯珠,風趣橫生,演得也很紅火熱鬧。
鄭雅樓(小三兒生)小名圪針則,文武小生,太穀韓村人。個頭挺大,苗條細幹,小臉,眼不大卻有神,人生得很精幹秀氣。扮起戲來平添七分人才,英武俊秀,風度翩翩,稱得起是一位英俊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