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民國時期(10)(2 / 3)

她的一生不僅勤奮治藝,追求不息,探索不止,而且以極大的熱情傾注在培養提攜後進的事業上,造就了馬玉樓、武忠、閻悲貞、白桂英、劉寶俊、劉漢銀、溫明軫、張鳴琴等頗孚眾望的丁派弟子,而且在建國初期多方奔走創立了太原市戲劇學校。並嘔心瀝血、言傳身教,培養出了大批晉劇新生力量。

丁果仙在晉劇近代史上是一位出類拔萃,有過卓絕貢獻和影響的人物。她的成就不僅表現她的精湛表演藝術,而且表現在她的高尚藝德和人品。人們至今流傳著她的許多感人事跡:她尊師愛徒,對她的恩師孫竹林始終熱情照顧體貼,使老人生有所享,老有所終,盡了一個賢徒的孝心。對後人則嘔心瀝血,百般提掖,幾次慷慨解囊,為藝校師生購買衣物、獎品。她忠心報國,抗美援朝時,她個人捐贈二千萬元人民幣(舊幣),並帶頭組織太原市各劇團聯合義演,完成了一億萬元的捐獻數字。她正直無私,為人正派、熱情、善良,生活樸素節儉,卻處處關心同人,以助人為樂……

然而,這樣一位絕才絕藝,正直善良的藝術家卻在一九七二年那動蕩的年代裏病鬱無治,含恨而逝,過早地離開人間,她僅僅活了六十二歲。惜者!痛哉!一代“晉劇藝術大師”!

果子紅去了,然而她給人們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

人們都說,丁果仙演戲還有一個一般女須生怎麼也學不到的本領,她演了一輩子男性人物,從來不露女像。以至好些看過她演戲的外地觀眾根本不相信舞台上那些剛強不屈、雍容大度、叱吒風雲的人物竟是一位身材消瘦的女伶所扮。奧妙在哪裏呢?這是她平時苦練的結果。為了更好地在舞台上扮演男子形象,她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磨練自己的性格。無意脂粉、修飾,專門模仿男人的動作、語音、神態,日久天長,她終於養成了豪爽、堅毅、剛強的個性。年輕時,她曾無視世俗的嘲諷,穿著男子服裝,頭戴禮帽,走長街過鬧市,旁若無人,一副昂然男子神態。為了演好老者的形象,她曾多次尾隨在老大爺們身後仔細地觀察,揣摩老年人的行、動、坐、臥特征,回家後反複模仿演練,難怪她把老漢們演活了。

她的應變能力是極強的。她在北京學到馬連良的《四進士》後,回晉加工排練,第二年到北京露演此劇。這天,她剛一出台,猛然發現劇場的後排坐著此戲的傳授者——馬連良先生。學生見了先生,難免心裏發慌,她一走神,竟脫口把迎麵走來的丁旦,叫成戲裏的另一個人物劉二混,觀眾頓時大嘩,她心裏暗罵自己“該死”,可臉上依然不動聲色,隻見她略一沉思,用衣袖擦擦眼眶,然後再看丁旦,好似恍然地自責自怨道:“哎呀!你看老漢我老眼昏花,走得慌忙,竟連丁旦娃娃都認他不出。真乃老糊塗了!”她這一遮掩,識戲的觀眾不僅沒有找麻煩,反而會心地笑了。散戲後,馬先生來到台上,連誇她這幾句詞加得好,符合宋士傑老眼昏花、心急趕路的心情,又出了戲。她連忙解釋;“哎喲!可別誇了,都是我忽然看見您老,驚中出錯,臨時謅的!”馬先生仰麵大笑:“改得好!改得好!”

民國十八年,自誠園又承了起來,主要演員有:

須生:說書紅。

花臉:馬鳳章(原為京劇花臉)。

生角:三兒生。

刀馬:筱吉仙。

武生:劉少貞。

小旦:富花仙(原為京劇小旦)。

一次,自誠園在太穀城北寺和太原府的京劇班承慶園對台,自誠園占“六神廟”,“承慶園”占“天後宮”。

自誠園一本《回荊州》,說書紅扮劉備,劉少貞扮趙雲,馬鳳章扮張飛,三兒生扮周瑜,富花仙扮皇姑。晉京合璧,名伶薈萃,各顯神通,一下就把承慶園對倒了。任憑承慶園武戲打得再紅火,跟頭翻得上了天,又有名伶十三旦,也壓不倒富花仙的一路唱,說書紅的一張嘴,三兒生的一身藝,馬鳳章的一派做,劉少貞的一條腿。頭天唱完,觀眾就編出了順口溜、“承慶園不如自誠園,十三旦不如富花仙。”

富花仙 女,河北石家莊西花園人,工小旦兼青衣,眉眼長得漂亮,眼睛分外有神,長一張巧嘴,能說會道。原學京劇,二十多歲來山西後改唱晉劇。嗓音清脆甜美,唱腔俏麗婉轉,演戲活潑風流,還有相當武功根底,是一位比較全麵的演員,很受觀眾喜愛。她不僅台上紅,台下也紅,演完戲,觀眾一直從後台跟到“下處”,圍觀者絡繹不絕。來到晉中紅火了一段時期。她擅演《明公斷》、《東宮掃雪》、《紅霞關》等戲。

19、小自誠園(娃娃班)

民國十八年,徐溝陳玉為了給自誠園源源不斷地培養後繼人才,又在自誠園的基礎上,承起小自誠園娃娃班,前後辦過兩期,後與“小榮梨園”合並。

教師:多由大班演員兼任,有喬國瑞、說書紅、大珠珠旦、十七生(董全福)、黃兔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