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早上,摩根沒有在眾人麵前露麵,他一直待在一個房間裏會見從華爾街來的送信人。電報更加頻繁地送過來,每份電報都似乎是十萬火急,他仔細地閱讀著,不時地兩眼看著前方,若有所思。大家都在忙於宗教會議,沒有人意識到紐約即將麵臨一場暴風驟雨,而且那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大恐慌。
這場恐慌從總的根源上來講,完全是過度繁榮和虛假泡沫引起的,是泡沫就總會破滅的,這是萬古不變的經濟規律,製造了過度的泡沫,就必須為此付出代價,任何時代的任何國家都一樣。當經濟發展到這樣危險的地步的時候,任何一個事件都可能成為導火索,引起整個鏈條的反應,一個鏈條斷裂了,這個鏈條就會發生連鎖反應,最終危機全麵爆發。
這次危機的爆發就是由一個叫F.奧古斯塔斯·海因茨的投機家引起的。實際上,他一直在做股票投機,特別是在這種局勢不穩定的局麵下,他想賭一把,趁機發一筆財,於是,從10月開始,他就采用一係列手段使聯合銅業公司的股票上漲。股價這麼一路攀升,其他投資者當然恐慌,便爭先恐後地賣出手中的股票,還試圖通過低買高賣掙取差價。但這是危險的一招,10月12日,聯合銅業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14日又暴漲,海因茨一夥以為自己得手了,但他們高興得太早了。股票持有者紛紛出售手中的股票,到國家商業銀行提取現金,聯合銅業公司的股票開始下跌,由60跌到10,僅僅在兩天之內,海因茨等人就破產了。
海因茨在這次股票投機事件中還有兩個同夥,即查爾斯·W.莫爾斯和愛德華·R.托馬斯,他們各自都在一家銀行擁有位置。因此,人們自然也開始懷疑起這兩家銀行。
由於人們擔心國家商業銀行參與了這場陰謀,因此紛紛從這家銀行取走自己的存款。由於缺少支付存款者的現金,國家商業銀行不得不去尋求票據交換所的幫助。
紐約票據交換所要求海因茨、莫爾斯和托馬斯辭掉所有與銀行有關的工作,認為這樣可以穩定人心,但事與願違,更多的人開始相信銀行是不可信的。因為很多銀行管理者為了追求金錢,都投身管理了某些信托公司。這些信托公司經常做投機生意,風險很大,隨時都有觸礁的危險。像海因茨所掌管的信托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而且這樣的信托公司在當時數不勝數,當然其中也就蘊含著極大的風險。
一個叫查爾斯·特雷·巴尼的銀行家也卷入其中,他經營著尼克博克信托公司,還有林肯信托公司,等等。
一時間,投資者、股票投機者和銀行存款者開始瘋狂地出售股票,催債,將自己的存款從那些可疑的銀行裏提取出來。銀行要破產了。謠言愈演愈烈,恐慌情緒到處蔓延。
華爾街的銀行家們都希望摩根能盡快回到紐約,畢竟,他是美國銀行業的中心人物,過去他曾經帶頭挽救了銀行業的危機,現在整個銀行業處於更加危險的境況,他理應出現在華爾街,把大家團結起來,集中一切力量解決眼前的困難。有幾位銀行家不停地往華爾街23號打電話,請求摩根的高級合夥人敦請摩根盡早回到紐約。但是,摩根並不想提前結束裏士滿的事務,因為他認為華爾街那些人難免會誇大事實,如果他突然改變計劃返回華爾街可能會招致更大的恐慌,畢竟在那樣的非常時刻,這位大銀行家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因此,盡管華爾街風雨飄搖,他卻一直待在裏士滿。
情況確實是非常危險的。10月16日星期四,一份華爾街的加急電報送到摩根手上,摩根得知尼克博克信托公司卷入其中,這家本來資金雄厚、信譽良好的公司到底涉水有多深,現在還不清楚,反正不是少數幾家公司的事,如果再有幾家公司卷入,那麼麻煩的確是不容忽視的。
摩根原本打算星期日回去,現在他不得不提前一天,星期六就走。星期日這天早晨,摩根似乎看上去很開心,盡管前一天晚上他很晚都沒有睡。星期日淩晨的時候,他們乘火車離開了裏士滿。午夜時,在華盛頓停留了一個小時,接著火車繼續前行,把他帶到紐約。
到達紐約後,摩根沒有直接回到他在麥迪遜大街219號的家,因為那裏會有數不清的人等他,他是無法應付的。他先乘坐著出租馬車急匆匆地去了他的圖書館,他的合夥人都在那裏等他。他們向摩根講述了事情的全過程,並告訴他銀行的擠兌情況很可能在星期一持續下去,恐慌注定要繼續擴散。
摩根有能力拯救這場災難嗎?
拯救而不是旁觀
那個星期日餘下的時間裏,摩根一直在思考、研究即將麵對的問題,他從合夥人那裏獲得的信息是淩亂的、有限的,中午的時候,來人都走了,他可以靜下來梳理一下整個事情的脈絡,他獨自思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