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的災難
1905年,對於摩根來說是比較平靜的一年。這一年,摩根已經68歲了,他不僅擁有巨大的財富,過他想過的生活,他還擁有無比尊崇的地位,不僅在銀行界,就是在經濟界乃至政治界,他都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如果沒有隨後的經濟危機,他就可以這樣平靜地生活下去,繼續統治美國市場,繼續最大化地為公司謀取利潤,盡可能多地收藏藝術品。
隨著年歲越來越高,皮爾龐特·摩根對賺錢的熱情已經大大降低了。1906年,摩根圖書館建成了,他的絕大多數收藏品都有了良好的安身之處,他也越來越多地待在這個寬敞明亮的圖書館裏,或者細細欣賞那些他所鍾愛的藝術品,或者跟來這裏拜訪的商人和藝術品經銷商暢談。有時,他在那裏一個人玩紙牌遊戲,或者安靜地坐在那裏休息。當陽光照進房間,照到這位老人的臉上,他是那麼安靜祥和,就像無數普普通通的老人一樣,沒有過多的欲望,隻想靜靜地享受餘生。
但是,形勢總是不會如人們想象地那麼過去,1905-1906年,美國經濟空前繁榮,華爾街的投機家們推波助瀾,繁榮的泡沫越吹越大,所有的人都忘記了上次危機的苦難,都認為繁榮會永遠持續下去。是啊,人們在瘋狂的投機繁榮中,誰也不願意承認過度的繁榮,巨大的泡沫終究會有破滅的一天。1906-1907年間,經濟形勢已經有了惡化的跡象,但很快就好轉了,沒有人對此有足夠的警覺。工業、農業陷入慢慢衰落之中,盡管有華爾街的銀行家在拚命鼓噪,但股票和證券市場仍然很不活躍,金融業的危機也近在眼前。
1907年,皮爾龐特·摩根已經70歲了,在他5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憑著敏銳的感覺,他已經嗅到了美國經濟空氣中的異味。此時政府實行貨幣緊縮政策,羅斯福總統將對鐵路采取更激進的政策,這種政策會對摩根所掌握的龐大的鐵路公司的經營和效益帶來不好的影響。於是在3月的時候,摩根來到華盛頓麵見總統,他們談了兩個多小時,作為金融寡頭,他已經習慣於左右國家的經濟政策,這一次也一樣,他試圖對總統施加影響,試圖使總統聽從像他這樣的財大氣粗的金融寡頭的意見,當然這是對金融寡頭自身有利的意見,但這一次會談結果如何後來並沒有相關的內容披露。隨後,他又拜訪了財政部的官員,想了解當時市場和國家的財政狀況,得到的消息並不樂觀,但他沒有太過在意,國家的事還是國家自己去解決吧,他自己的生意,包括金融、鐵路、鋼鐵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他依然可以通過壟斷獲得最高的利潤。
會談的第二天,3月12日,皮爾龐特·摩根就乘坐那艘豪華的“海盜號”私人遊輪去了歐洲。一路上,他照舊搜集各種藝術品,探訪他那些貴族朋友,在空氣清新、氣候適宜的地方短暫停留,調整休息。他到達倫敦的時候,還參加了一係列慈善活動。他對公益和慈善永遠都擁有無比的熱情,特別是到老年的時候,他對慈善投入的熱情更大了。
就在他按慣例進行歐洲休閑之旅的時候,美國國內的形勢在顯著地惡化。3月13日,美國股票市場大幅下跌,越是下跌,人們越是擔心,就越是要拋售手中的股票,結果股票的下跌勢頭就越發不可阻擋。伴隨而來的是商品價格下降,經紀人公司關閉,利率被抬高。
道瓊斯平均指數下跌近25%,從1月份的96點下降到3月份的75點。對此,不少人開始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一場更大的金融風暴已經近在眼前了。華爾街那些投機家們最先嗅到了這場風暴。當然,也有一些人想渾水摸魚,在局麵尚不清楚的時候碰碰運氣,說不定能撈上一把,發個大財。
8月19日,摩根回到了紐約。雖然他在歐洲的時候,他的那些年輕的高級合夥人也會不停地向他彙報他那龐大的金融和產業帝國的經營狀況,但他沒有想到,他的龐大生意會陷入如此不堪的困境,在海外市場的生意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恐慌。
到這一年的秋天,形勢更加明顯地惡化了,皮爾龐特·摩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他本應安享晚年的時候,他不得不再次麵對這種困難局麵。
10月的前三周,弗吉尼亞州的裏士滿將要舉行三年一度的聖公會教會會議,摩根是位虔誠的教徒,總是風雨無阻地參加諸如此類的聚會,這一次,在接到東道主路易斯·雪莉的邀請後,摩根又一次來到了裏士滿。他在那裏租了房子,他的女兒路易莎隨行照顧他。在接下來的三周裏,摩根以十分飽滿的熱情和虔誠投入到了教會會議之中。
但是他對紐約股票市場的行情沒有一絲的放鬆,他讓他的合夥人每隔幾個小時就給他發一份電報,通報紐約股市和銀行業的狀況。每一份電報他都會仔細閱讀,然後陷入長時間的沉思,沒有人能夠打斷他,他在想辦法、想對策。他知道自己在銀行業的重要地位,紐約股市一旦發生什麼大的變故,他就必須伸出援手,不僅是為了他自己龐大的生意,也為這個國家。如果整個國家都陷入災難中,他的生意也不可能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