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後宮——明成祖怒殺三千宮女(2 / 2)

仁孝皇後徐氏

明成祖朱棣的皇後徐氏是他的元配夫人,也是他一生敬重的女人。徐氏是開國大將徐達之女,從朱棣做藩王開始便伴隨朱棣。“靖難之役”中,她在朱棣出兵在外的情況下主持了北京的守城戰,擊退了敵人的圍攻,保住了朱棣的大本營。朱棣稱帝後,徐氏經常規勸朱棣要讓百姓休養生息,也常常委婉地為遭受責罰的大臣們說情。因此,朱棣對賢淑的皇後徐氏非常敬重。

明永樂五年(1407),皇後徐氏不幸病逝,朱棣為此大為傷心,為徐氏在靈穀寺、天禧寺舉行了大齋,命群臣前來致祭。後來,朱棣追諡徐氏為仁孝文皇後,還將她先行安葬在自己尚未完工的陵寢之中,並自此後不再冊立新的皇後。

然而,這一事並未完結,在明成祖朱棣越發暴虐的性格作用下,冤案又逐漸擴大為一場駭人聽聞的血案。

明永樂十八年(1420),宮中有人告發呂氏與宦官行為不檢點,有“通奸”之嫌。所謂的“通奸”,其實並沒有實質上的性行為,而隻是慣行在後宮中宮女和宦官結為“假”夫妻、相互慰悅和照顧的一種行為而已,宮內稱這種畸形的結合為“菜戶”或者“對食”。這種事情在宮中並不少見,起初朱棣也不打算予以深究,隻是警告一下便了事。誰知呂氏做賊心虛,擔心原先誣陷的醜事被人揭發,不想最後落得和呂美人一樣的下場,於是自己畏罪上吊了。這樣一來事情就鬧大了,明成祖朱棣過問呂氏之死,於是之前包括呂氏誣陷之類的醜事便浮出了水麵。朱棣聞之大怒,下令將與呂氏要好的宮女抓捕審問,看看還有什麼隱匿的陰謀沒有揭露。誰知道宮中的宮女們目睹了朱棣的血腥手段後,都成了驚弓之鳥,被抓捕後個個無比驚恐慌亂,胡言亂語,於是竟有人為免遭拷問而信口誣稱“有人想要謀殺皇帝”。

拷問問出了謀逆大罪,事情變得無法收場。明成祖朱棣的怒火燃到了頂點,也激發了他嗜血的本性。他下令大行連坐之法,抓捕更多的宮女進行嚴刑拷打,讓她們供出更多的嫌犯。大多數宮女禁不住嚴刑拷打,為躲避更重的刑罰或者求一速死,便隻得胡說出更多的“涉案人員”。於是,被牽連的範圍越來越大,上至妃子,下至宮女,很少有人幸免,最終竟牽扯出三千餘人。明成祖朱棣對這些柔弱女子毫不憐惜,下令全部處以極刑——剮刑,甚至自己親自提刀審問,以解心頭之恨。於是便出現了文章開頭時那一幕幕人間慘劇。

大部分無辜的宮女並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哪項天條,她們痛哭、嚎叫,絕望地作著無謂的哀求。受刑的妃子中有不少朝鮮進貢來的女子,遠離父母背井離鄉來異邦侍奉君王,最終卻落得如此淒慘的下場。臨行前,她們操著母語,呼喚自己的父母,盼望著此去能夠魂歸故鄉。也有剛烈的宮女喊出生命最後的怒吼,衝著前來審問的朱棣大罵。越發惱怒的朱棣命畫工畫了一張宮女與宦官相擁圖,遍示內宮,以此羞辱幸存的宮女。

伴君如伴虎

“明成祖活剮三千宮女”可謂中國曆史上最為血腥、最為殘酷的後宮慘案,後人唏噓之餘,也不難從明成祖朱棣的個人脾性上找到釀造慘案的根由。明成祖朱棣一生戎馬,建立赫赫武功的同時,也助長了自己暴戾的性格。他一生視人命如草芥,殺人無數,性格易怒,動輒就是大規模的屠殺。“靖難之役”中,朱棣奪走了親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一場奪位的全國戰爭就死傷了幾十萬人,奪位後又將建文帝宮中原有的宮人屠戮殆盡。更為著名的是他對前朝臣子方孝孺和景清的駭人處置:方孝孺不滿朱棣奪位逆舉,拒絕為他效力,朱棣就命人將方孝孺的嘴用刀割到耳根,並搜捕他的家人甚至學生,一一在他麵前殺死,創下了曆史上著名的“誅十族”慘案;景清為報建文帝之仇,懷揣利刃行刺朱棣,事敗被捕後,朱棣命人打掉他的牙齒,割去他的舌頭,並處以“磔刑”(分裂屍體後砍頭),還將他的皮扒下來,填上草掛在城門示眾。景清的族人不僅被捕殺一光,而且朱棣命人“轉相攀染”,到處牽連,起名“瓜蔓抄”,結果景清同村人都被屠戮,整個村莊變成了廢墟。而其他諸如將人妻女送進妓院或送入軍營讓人輪奸之類的殘酷做法,在朱棣的行事中更是屢見不鮮。

一位如此殘酷的君王,死後都依舊帶著血的味道。明朝永樂二十二年(1424),明成祖朱棣在又一次北伐蒙古的途中病逝。然而他的死並沒有給宮中幸存的宮女留下生的希望。按照他的遺命,三十餘名他生前寵愛的後妃和宮女被殉葬。殉死當天,陪葬的妃子和宮女們先被賞一頓酒宴,隨後被領到大堂,這裏有布置好的繩索和小木床。宮女和妃子們一個個被強迫站在木床上,把頭伸進吊好的繩套中,很多人呼喚著:“娘,我去了!娘,我去了!”喊聲未絕,床已撤去。躲過了活剮酷刑的她們,最終還是被那位殘酷暴戾的君王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