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為了速戰速決,多次催促廉頗出戰,廉頗都不出戰,並多次上奏:“反攻時機未到。大王再等等!”。
戰報傳到鹹陽,丞相範雎看出廉頗的用意:“拖、耗、等到秦軍銳氣耗盡,反戈一擊,秦軍必敗!”於是範雎獻出了反間計,秦王聽了很高興,立即命令實施。
秦國奸細到趙國都城邯鄲散播謠言,說廉頗年紀大了,膽子小了,很快就要投降了,秦軍不怕廉頗,但是怕精通兵法,兵書倒背如流的趙括。
事實證明:秦軍最怕的不是趙括,而是久經戰陣的廉頗。廉頗的可怕之處不在於他能否先發製人,而在於他能在逆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什麼時候該做猛虎,什麼時候該做縮頭烏龜。表麵上,廉頗堅守不出,“懼敵”、“畏縮不前”,實際上是用堡壘戰術消耗秦軍,消磨秦軍的銳氣。秦軍雖然借著連勝的銳氣一鼓作氣攻克趙軍的幾個堡壘,自己也是傷亡慘重,損失甚至比趙軍還多很多。麵對廉頗這樣的對手,即使白起來了也無計可施。廉頗並非不想反攻,而是反攻的時機沒有成熟,等多耗幾個月,秦軍銳氣耗盡,趙軍反戈一擊,必定能大獲全勝。——三十多年後,秦國大將王翦,就是用這個辦法打敗了楚將項燕,滅了楚國。但是王翦的君主是秦始皇,他可以等一年甚至更長時間讓王翦完成自己的戰略。廉頗的君主是趙孝成王,他等了三個月就不耐煩了。
趙孝成王忍無可忍了,認為廉頗居然敢抗命,實在不能再用了!必須找人替換他!這時,秦國奸細散布的謠言傳到趙王這裏了,“秦軍最怕趙括!”趙王不由得興奮起來。趙括的父親趙奢曾經大敗秦軍,讓秦軍聞風喪膽,趙括自幼熟讀兵法,倒背如流,名氣很大,虎父無犬子,讓趙括去,肯定能勝利!
平原君趙勝是丞相,史書沒有記錄他是否同意用趙括,但是可以推定:他也是支持(至少是不反對)用趙括的。
反對起用趙括的有三個人:第一就是趙括的父親趙奢,知子莫若父,趙奢對兒子看得很準:“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意思是:打仗是關乎千萬人生死的大事,而趙括卻把打仗看得很容易,自以為天下無敵,如果讓他做大將,打敗趙軍的必定是趙括無疑!——可惜趙奢已死。
老臣藺相如也看出:趙括雖然熟讀兵書,但是不知道零活運用。——趙王堅決不聽,你是廉頗同黨!
趙括的母親牢記丈夫的話,而且她還看到:趙奢得到賞賜,都分給部下,和部下親如兄弟父子,因此打仗時部下個個拚命。趙括得了賞賜,全部留給自己,自己高高在上,看不起部下,這絕對不是良將的形象。——趙王還是不聽。
趙括代替了廉頗,統率大軍四十萬有餘(趙王應該又增兵了)。他自以為天下無敵,下決心狠狠教訓秦軍,下令出戰!他不知道,秦國已經派出了最厲害的大將白起,秘密接替了王齕。
——這時的趙括犯了輕敵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