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統領千軍萬馬的大將軍?聽起來很誘人,隻是林蕭自己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兵者,詭道也。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要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要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真正的戰爭藝術涉及到戰略學、戰術學、戰鬥部署、兵種使用、工程學等等。像林蕭這樣的,前世就看過幾本軍事雜誌的,雖然可以提出一些後世的新觀念唬人,真正讓他去指揮軍隊那絕對是抓瞎,到時候就是紙上談兵的趙括的下場。
要說趙括,那的確是有兩把刷子的。趙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在樂毅破齊後,惠文王命趙奢為將,攻齊的麥丘(今山東商河西北)。此前,趙軍已多次進攻麥丘這個孤城,但由於麥丘糧草充足,守軍中有善於守城的墨家弟子相助,而沒能攻下。惠文王十分生氣,命令趙奢在一個月內拿下麥丘。
趙奢一到麥丘,就命令進攻。趙括認為,采用硬攻的方法,是很難在一個月內攻下麥丘的。從種種跡象來看,麥丘的糧食盡管還沒有完全吃光,但肯定是不多了。趙括希望父親先搞清楚情況,暫停進攻,避免硬攻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但一個月的時間太短了,趙奢沒有聽趙括的話,下令攻城。趙軍死了不少人也沒有攻下麥丘。趙括對趙奢說,守城者中有墨家弟子,對趙軍的進攻很有防禦辦法,使趙軍攻了幾年都無功而返。而此次的趙軍與以往的趙軍沒有什麼不同,不比他們更善戰,攻城的手段也並不比他們更多,如果像以前的趙軍一樣硬攻的話,必然也要付出像以前一樣的慘痛代價。趙括的辦法奏效了,趙奢暗暗佩服這個兒子比自己強。惠文王對趙奢能夠在不到一個月就攻下麥丘而且傷亡很少的事跡感到很好奇。趙奢就對他講了這是趙括的辦法,惠文王重賞了趙奢和趙括。
趙奢將行,與趙括語。趙括認為,胡陽乃白起所看重的秦軍名將,很會用兵,趙軍雖然強勁,但無必勝的把握。憑勇而戰,秦軍也很勇敢,趙軍的勝算隻有一半。趙奢問趙括有何想法,趙括說,秦軍借韓路攻趙,韓國很擔心被秦軍順手牽羊。而秦軍連年攻韓,雖然迫使韓國成為他的盟國,但韓國反複無常。此次秦軍深入韓境,必定要提防韓國的反叛。秦韓兩軍實際上是互有顧慮。秦軍遠道攻趙,利在速戰。趙軍應讓秦韓兩軍相疑,分散秦軍對趙國的注意力。如果讓秦軍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感到恐懼,那麼秦軍就好戰勝了。趙軍再示之以在武安設防,給秦軍造成趙軍要以逸待勞迎擊秦軍的假象,使秦軍的注意力轉移,然後再火速突襲,秦軍可一舉殲滅。於是,趙奢一麵派人潛入閼與,告訴守閼與的趙軍,國內已派大軍來救,一個月內必解閼與之圍,務要監守。一麵選派軍中智勇機變之士,潛入閼與附近,先喬裝秦軍攻擊韓軍,又喬裝韓軍攻擊秦軍,如此反複,使秦韓兩軍相疑。秦韓兩軍本來就毫無信任可言,相互狐疑,經趙軍的暗中挑撥,漸起摩擦。趙奢西出邯鄲,在武安停止前進,命令士卒修築防禦工事,並傳令軍中,有以軍事諫者死,已絕外人窺視其意。軍中有一平原君門客言急救閼與,趙奢立斬,從此軍中無人敢言救閼與。胡陽遣人冒充閼與使者求見趙奢,被趙括識破,趙奢假說道路險遠不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