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病的命名,除了以上所述外,有些是根據毒氣所依附的具體事物命名的,如蛇毒、藥石毒等。
壯醫從長期臨床實踐中認識到,雖然許多病都會有些共同的症狀,但每一種病都有一二特征性的臨床表現,成為與其它病進行鑒別診斷的依據。這種特征性表現,在臨床上相對固有而比較典型,並能在其它患者身上重複出現,是為主症。一般來說,主症與邪毒性質、病機病位有密切關係。每一種病,都有主症和兼症,從辨症而達到辨病,是對壯醫臨床醫生的基本診斷要求。
壯醫也有“證”的概念。但認為隻有兩種,“證”——即陰證和陽證,或更具體地分為陰盛陽衰證和陽盛陰衰證。陰盛陽盛證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情況。證是患者在疾病過程中全身狀況的綜合反映。每一種病,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患者身體都可能表現為陰證或者陽證,或經治療後由陰證轉為陽證,由陽證轉為陰證。這是由於人體內的邪正鬥爭狀態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在同一疾病的不同階段有所差別的轉變所致。
壯醫主張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以辨病為主。辨病,是決定治療原則和選方用藥的主要依據;辨證,則是處方用藥的重要參考。但從證的變化可以預測疾病的轉歸。由陰為陽、多為疾病逐漸好轉的征象;由陽轉陰,則提示疾病趨重和惡化,甚至預後不良。隆安縣老壯醫潘振香診治體內癌瘤病,主要是從麵部望診中得知疾病由陰轉陽或由陽轉陰,以為預後的依據。因為壯醫以辨病為主,所以多主張專病專藥,就是證變化了,也不一定立即變更治療原則和原來方藥。
對南寧、柳州地區的十幾位經驗較為豐富的壯醫的實地調查表明,壯醫看病,亦即辨症、辨病、辨證以及決定治療原則和處方用藥,是有一定的程序和規範的。以內科疾病為例:①首先從病人主訴和醫生問診所得資料來確定主要症狀和典型症狀,在此基礎上判斷屬虛或者屬邪毒致病。如屬邪毒致病,則應進一步判明邪毒的種類和性質,作出病名和病性的診斷;②從目診(含望診)、聞診、甲診、腹診、指診、脈診所得資料的分析中,對疾病作出病機和定位的診斷;③綜觀患者的全身狀況,辨陰證陽證,對疾病作出輕重預後診斷;④在上述診斷的基礎上,決定治療原則和選定主要方藥,以及輔助方藥;⑤根據邪毒性質和病機病位,囑以飲食宜忌和護理注意事項。
七、壯醫對針灸及藥物治療作用的認識
壯醫從長期的臨床實踐中認識到,針灸、刺血、拔罐,刮痧等這一類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外治的方法,在人體龍路、火路的某些體表氣聚部位(即穴位)施以調氣治療,調整和暢通人體氣血,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體外,使三氣複歸同步而達到治療目的。著名壯醫藥線點灸專家龍玉幹指出:“疾病並非無中生,乃係氣血不均衡”,認為藥線點灸的治療機理就在於調整、調節、調動人體氣血,使之趨於均衡,則疾病自然向愈。
壯醫具有豐富的藥物治病的經驗,認為藥物的治療作用,在於以其性味之偏,來糾正人體病態下的陰陽偏勝和三氣不同步狀態。藥有動物、植物和礦物。以功用區分有毒藥和解毒藥、治瘴氣藥、治跌打損傷藥、清熱藥、補益藥、治痧症藥、祛風濕藥、殺蟲藥等。總而言之,可分為解毒和補虛兩大類。以毒藥的解毒藥來說,壯醫是基於一個極其樸實的真理:有什幺樣的邪毒致病,必然有相應的解毒藥治病。所謂一物降一物。而且毒藥本身,在一定的量內,還是具有重要治療作用的良藥,所謂以毒攻毒。正如曾經考察過嶺南瘴區的明代醫家張景嶽所說:“藥以治病,因毒為能。所謂毒藥,是以氣味之有偏也……所以去人之邪氣。”
壯族地區草樹繁茂,四季長青,使壯醫形成了喜歡使用生藥的習慣,並提供了使用新鮮藥物的環境和條件。臨床實踐表明:有不少新鮮藥物,效果優於幹品和炮製品。特別是治療毒蛇咬傷的草藥,一般都是以鮮用為佳。在壯鄉廣西靖西縣,每年端午節都自發舉行規模盛大的藥市,上市的生草藥達數百種之多,趕藥市者上萬人。可以說這是交流藥材知識和防治經驗的良好機會,也是壯族人民崇尚醫藥的體現。不少民間壯醫,從生草藥的形態性味,就能大抵推測出其功能作用。並將這些用藥經驗編成歌訣,便於吟誦和傳授。如:藤木通心定祛風,對枝對葉可除紅;枝葉有刺能消腫,葉裏藏漿拔毒功;辛香定痛驅寒濕,甘味滋補虛弱用;圓梗白花寒性藥,熱藥梗方花色紅;根黃清熱退黃用,節大跌打駁骨雄;苦能解毒兼清熱,鹹寒降下把堅攻;味淡多為利水藥,酸澀收斂滌汙膿……等等。
八、對壯醫理論體係的學術評估
我國藏醫、蒙醫、維醫、傣醫等民族醫藥都有自己的比較完整的理論體係,並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由於曆史的原因,20世紀50年代以前壯族沒有本民族的規範化的通行文字(隻有流行不廣的方塊壯字)。因此,壯醫在曆史上的客觀存在雖然已經逐步被學術界所承認,但壯醫能否形成自己的理論體係,則是值得探討的事情。學者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研究和探討,應當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和標準,才能作出客觀的評價和結論。
首先,壯醫藥理論所涉及到的有關文字資料,是根據大量的地方誌、博物誌以及有關的漢族中醫藥文獻記載中搜集整理出來的。這些文獻記載的作者,大都作為文人流官在嶺南壯鄉居住過,對當地風土民情比較了解,因而具有較大的可信性。其次是,通過10多年的大量的實地調查研究和訪問,證實在許多民間壯醫中,確實掌握了一定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識以及疾病診療理論,並用以指導臨床。就個人而言,他們各個人掌握的理論是比較局限的,但是把許多壯醫的診療理論集中起來,就已經具有一定的係統性,能反過來全麵指導壯醫的臨床實踐。第三,壯醫的這些理論,在此之前業已得到部分的整理和認同,如壯醫天地人三氣同步的理論。第四,壯醫的這個理論體係屬於樸素的、宏觀的理論,是對大自然和人體生理病理進行長期宏觀觀察的結果,而不是現代實驗研究的結果,它的形成,不受現代實驗的條件和環境所製約和影響。第五、壯族雖然在1949年以前沒有本民族的規範化通行文字,但有本民族的語言,可以進行學術交流和傳授、加上長期反複的臨床實踐,使壯醫的豐富經驗有可能上升為理論。
綜上所述,壯醫理論體係具備了形成的基礎和條件,是壯醫實踐經驗在認識論上的飛躍。它不是某一個壯醫的個人創造,而是無數壯醫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和升華,初步形成體係並有效地指導著壯醫的臨床實踐,而且具有一定的地方民族特色。這是壯醫理論的生命力所在。隨著壯醫臨床的繼續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壯醫理論將在實踐的檢驗中不斷補充修正和完善;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下不斷提高。古老的壯醫,必將從理論到臨床,以嶄新的麵貌自立於我國和世界傳統醫學之林!
在長期的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壯醫藥不但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係,而且形成了許多獨特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以診斷來說,除了前述的較為重視的目診之外,還有望診、問診、按診、脈診、舌診、腹診、聞診、甲診等多種方法;治療方法則更為豐富多采,除了數以萬計的驗方、秘方、單方之外,還有許多簡便廉驗的治療技術和預防方法,如壯醫藥線點灸療法、壯醫藥物竹筒拔罐療法、壯醫針挑療法,等等。這些診療方法以其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蔚為奇觀,不僅為本民族的健康繁衍作出貢獻,而且吸引著海內外的許多患者前來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