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中午便在蔡府用餐,蔡琰是蔡邕先生唯一的女兒,依稀記得是嫁給了一個人,後來夫君早亡,然後回家的,具體也沒敢問。
蔡琰還有個名字叫蔡文姬,這可是鼎鼎大名。後世因為她的名氣而以為她是美女,其實不是如此,一個人的美貌和才氣並無關係,美女加才女隻是後人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蔡琰長相雖然不隨她父親蔡邕先生,卻也不是絕色傾城。【當年蔡大人因怕董卓荒唐辦事而惹禍上身,想要逃跑卻被堂弟說“你長相奇特,走大街上都被人紛紛雲集觀看。”蔡邕便打消了東奔兗州的念頭。】
然而蔡琰的才氣卻是難掩,劉協自以為這些年有楊彪指導還有大量藏書可閱,稱得上是廣博見聞了。然而和蔡琰的學識比起來,就像門外的駑馬比千裏良駒一樣,蔡琰的記性非常好,蔡邕過世前有四千來本藏書,可見汗牛充棟。
雖說蔡琰不算傾國傾城,卻也是個難得的大家閨秀類型。氣質文雅秀麗,舉止端莊大方,其實容貌這種東西是各花入各眼的,像蔡琰這樣的少婦類型,體態微微豐腴,是一個女人兼具成熟與年輕的時候。
劉協在這吃過午飯,再互相說到近年的遭遇。蔡琰也是聽說了些長安的戰事,卻沒想到個中艱難,當說到長安開粥濟民的時候,蔡琰眼中半是欣喜半是無奈,自歎了句“倒是難為伯和了”,這半年逃亡經過講畢。一直耐心聽的她又歎了句“河東衛家”,劉協一聽有異,便問:“姐姐可是有話想說?”
“唉,其實也沒什麼,民婦亡夫便是河東衛家的。”蔡琰幽幽歎道。
“我隻認識他們的衛覬,表字伯儒。還有,姐姐,說多少次了,跟我不要客套。”劉協佯裝怒道。
“他正是我亡夫的兄長,亡夫名諱寧,字仲道,排行第二。伯和勿怪,現今你長大了,再不能像以前一樣沒規矩了。”
“如此甚是巧合,姐姐不要過分悲傷,逝者已矣。”
“然。”蔡琰不再說話。
劉協一時也不知道說些什麼好,蔡琰是家中獨女,自幼被父親奉若掌上明珠,勤學音律和文學,比之男子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長大之後嫁給門當戶對的衛家,新婚不久,父親喪命,夫君臥病不起,再過不久夫君亡故,蔡琰不信鬼神,隻想回到故鄉陳留。一來蔡家在陳留有些積蓄和美好的記憶,二來衛家明著不敢說三道四,暗地裏也認為她克夫,或者對她同情,她自視甚高(也的確有自視甚高的資本),不願活得低人一等。夫君與她情感並不深厚,也無子嗣,所以蔡琰心知自己並不留戀衛家。漢代男女大防不嚴(都是宋代的“大儒”搞出一套泯滅人性的教條),女人改嫁屬於稀鬆平常之事,因而回到陳留之後,蔡琰以其才名和美貌,求婚之輩也算眾多。然而二婚就不那麼好找了,要麼條件差點,要麼隻能屈尊降貴做妾,以蔡琰心性,是決計不從的。
初平三年,李傕郭汜等人大肆縱兵搶劫陳留、潁川,蔡琰被擄掠過去,蔡琰後來被發現是蔡邕大人的女兒,才被放走,這才留在了半途中的洛陽。
前路迷惘,舊路悲傷,眼前滿目荒涼。
良久,劉協道:“姐姐,不如作些詩詞吧?當年太史公曾有言‘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不如將悲傷鬱結,排解抒發?”【出自司馬遷的《報任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