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且富且歌(1 / 2)

司馬朗信奉的是自由主義經濟,讓市場自己去調整供需關係,所以他在商賈們還沒來之前囤積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足調查,才開始辦各類辦事或者休息的場所。

而衛覬的做法是計劃經濟,他首先判斷由於煤礦不利長途運輸,所以遠客會選擇陶土或者鐵礦居多,因此先向劉協請令去搞這些重工業所必需的生產原料,他先自行招募了工人,還在附近開了酒坊茶樓,就連道路的規劃也已經開始籌備。

事實上,商旅們來都是衝著山林的資源來的,來的也都是前鋒頭陣,拍板的人都還沒到。就市場而言,別說外郡的市場量,就連河內郡對於煤炭和陶瓷的市場需求也是大得嚇人。當時荀彧曾給劉協看過全天下的戶冊統計,當然以這時候的技術水平也是不完全統計,約有6000萬人口。東漢分了54個左右的郡,河內因有大量避難洛陽的流民,近年來人口激增,已經超過100萬人口無疑,甚至由於士族莊園製的風氣流行,隱瞞的人口也肯定不止50萬,要知道,像司馬家這樣的望族,養的佃農和私兵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

司馬家這次出動了近七成的力量,司馬朗的做法就是去詢問和傾聽所有壓路先鋒的難處和抱怨,然後開設這樣的辦事處。打個比方,如果他聽到了三個以上的商旅抱怨說這野王入夜了之後有野獸出沒,害他們不得不安排人保衛自己的安全。而司馬朗會直接安排二十到一百人的雇傭衛隊常年供他們驅使,租金從最初的100錢漲到了500錢,可見熱銷程度。

衛覬的做法效果慢,但是都是硬件剛需,而且這次衛家傾盡家財做了這單生意。這和士族們不把雞蛋放同一個籃子的做法截然相反,衛覬以自己的家族力量作為賭注,全數押在河內郡這些政令之上。事實上,這種做法是極為審慎的,因為如果不傾盡其力,恐怕競爭不過司馬家,再者衛家安家在河東,時人安土重遷,衛家從未想過搬離此地,既然沒有退路,破釜沉舟的勇氣是必須要有的。

衛覬在所有的礦源鋪好了工人和器具,而司馬朗在外圍一項項滿足了商旅們的所有軟性需求。一個主攻礦產業,一個主攻服務業,既競爭又合作,相得益彰。

董昭當初說的“若有能人相助,當罰三大碗酒。”在衛家和司馬家前來投靠且開始有聲有色地做起生意之後,劉協今天便差人請應劭、張將軍和董先生來做客家中。

劉協先是跟張楊講了一下賭約,張楊非常和氣地笑道:“如此,公仁先生當滿飲三大碗。”

董昭被狠狠地灌了一場,這一灌反倒讓董昭跟劉協更熟絡了。漢朝沒有蒸餾酒,這項技術到了元朝才有才完善,所以《水滸》裏所說的兩斤好酒都不是今天大家所喝的蒸餾酒,而是農村土家釀的黃酒或者濁酒。如宋朝的“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範仲淹《漁家傲》】

平日裏吃素的董昭被灌得暈暈乎乎,酒勁上來後恰好應劭說我們來射覆吧。這是流行了好幾百年的娛樂方式,射覆"是古時《易經》占卜學習者為了提高自己的占筮技能而玩的一種高超而又有趣的遊戲,“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蓋之意。覆者用甌盂、盒子等器覆蓋某一物件,射者通過占筮等途徑,猜測裏麵是什麼東西。可以是任何東西,當年東方朔最喜歡用這個來討漢武帝歡心。

猜了幾盤,劉協被罰了四五碗酒,這時候已經非常流行用《周易》的卦象去猜,而且一猜十次中九次。第一盤,劉協放了一枚五銖錢在下麵,應劭便搖出了乾卦,他就說這蓋著的是圓的,質地堅硬,有方孔,必屬銅錢無疑。期間說了一大堆專業術語,聽都聽不懂。而董昭卻點頭稱是,由於被倆人猜中,第一局劉協就喝了兩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