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的第一步就是“馳山澤之禁”,甚至包括了鑄錢的鐵!
此令一出,連一向穩重的董昭也嚇壞了。由於對方是皇帝,也不好太說什麼,隻是再幫他補充了一下祖宗成例之類的忠臣之言。
第二道令便是:仍舊設關卡,重點任務是迎接商人。
詳細點就是隔十來裏路就設一個商人驛站,人馬的糧草都備齊但不用錢,但需要納稅。當今天下各州郡縣都在招兵買馬,收稅都是15~20%不等,而劉協開出的稅率竟然是二十稅一,也就是5%,要知道當年西漢的稅率也沒這麼低。
第三道令是:廣招天下有一技之長的人。醫生,養馬者,工匠,擅長耕作的農夫,但卻唯獨不招所謂“賢士”的士族。
這一點是所有的人認為最靠譜的一道政令。
總結起來就是:天下紛亂,河內處京畿之鄰,思成富饒之土久矣。至今,重開山澤之禁,新布十裏一停供車馬以慰過往商旅之勞,買賣之利,二十稅一。亦邀善工者,善養馬者,善醫者,善農者齊聚於此。吾均有尊官候之。
劉協沒等眾人多想,就去安排人馬在天下發消息。張楊的消息情報做得很差,隻能小小的開個頭,首先,當時的一線城市如鄴城、荊州都是首先要通知的,其次那些鄰近的是主要擴散地。
時隔半月,都是零星的有半信半疑的人前來,都照政令優待。期間居然還有人謊稱自己是商人騙吃騙喝的,劉協當時和董昭在聊天,董昭說這人該罰,以儆效尤。而劉協卻截然相反的態度,覺得這個人該賞,雖然他是個騙子,但是他卻是第一個敢以商人身份來一探究竟的人。
董昭隻覺說不過他,畢竟大漢天下是你老劉家的,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吧,所以後來給了那人一些盤纏,就算過了。劉協當時還得意地說:“公仁,咱們打個賭,這事之後,必有能人來助!輸了,切罰三大碗酒!”
董昭吃慣了素,但卻一反常態答應了。
沒想到,最先有反應的居然是士族們,他們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先讓下人們探探口風。確保消息準確無誤後漸漸分化為兩派,一派是莊園士族,他們多是靠自己的莊園塢堡自給自足,也有一定的軍事力量,天然的******;一派是商人士族,他們多半是在當年恒靈二帝時候買了點官,靠著經營生意,維持財權以晉身上流社會。
莊園士族的態度是不合作,因為一旦合作,就喪失自主性。
商人士族的態度是求合作,因為利潤誘人,且能尋求依附。
商人是很脆弱的群體,至少在古代是這樣,他們一旦遇到戰亂,隻能在金戈鐵馬裏求生存。軍閥們殺人不眨眼,他們卻得從活人裏掙錢,而偌大的家業,難保不會被軍閥覬覦。所以每逢戰亂,商人都是將某個軍閥重點投資,就像魯肅投資周瑜,糜家投資劉備,都是與軍閥結好甚至是依附的做法。
聽到連騙子都可以圈到錢的消息,逐利的秉性讓這群商人們立馬對這人傻錢多的河內郡心馳神往。
最吸引他們的居然是“供車馬以慰過往商旅之勞”這款,萬萬沒想到,當時的社會風氣已經開始認為商人不是良民,不能騎馬乘車!!
這是從漢武帝以來的紅果果對商人的職業歧視,而祖上買官的他們就是為了找回點尊嚴,所以這條成了讓商人家族打了雞血往這來的口號。
河內郡張楊雖然勇猛,但是天下知之者不多,沒遭受多大的非議。事實上,東漢的抑商政策都是空喊口號,因為連光武帝自己都曾是糧販。而且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誰還有空去罵遠在天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