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太行山,卻偶遇居於太行山之西的太山太守應劭。
原來應太守是為了投奔袁紹——眼下天子下落不明,亂局已定,作為四世三公的袁家自然是士人們最青睞的勢力。
見是張揚,便過來打招呼,劉協很快就被他的車所吸引。
難掩少年心性的他在寒暄之後,便忍不住問道:“先生這車甚是奇特,不知喚作何名?”
應劭似乎正等著別人問他,很快應道:“此物喚作‘記裏鼓車’,乃我朝‘木聖’張平子之大作,此物行一裏可響一鼓”,應劭適時地停頓下來看其他人的反應,張揚傾聽,剩下眭固和劉協,都是滿眼期待,便得意再說下去“仆生平所愛,乃是遊山玩水,****獵奇,適時記錄。此物可丈量行程,豈不省去了大多數字裏程的計算?”【張平子,即張衡,大科學家。這車出產時間一直有爭議,但最接近東漢張衡的時間段,且算在這上麵吧。】
張揚便道:“早聞仲遠雅興,果然是名不虛傳。”
劉協卻不太愛客套話:“這東西的原理我倒是想明白了~”(不打古文了)
“哦?”
“其實就是由齒輪套著齒輪而已。”劉協道。
“小兄弟你是怎麼知道的?”應劭聞言大驚。要知道搞到這車之前,應劭一直不敢相信真有這東西存在,也不信這東西真能用。
“猜的。”劉協的回答非常的現代化,就像很多現代人這麼回答,經常讓人想掐死他。
應劭受過良好的禮儀教育,抑製了掐死他的衝動,還是忍不住好奇道:“小兄弟,要不一起同坐此車,暢談一下這些奇巧之物。”
“正有此意。”劉協欣然答應,卻忘了自己的囚徒身份。
一旁的張揚和眭固,驚訝之餘也應允了。
對於男人來說,除了對女人有興趣,排名第二的便應該是技藝了,不管是武藝、謀略、遊戲等等,都是技藝的一種。我想應該是人類進化的時候,賦予男人的任務便是狩獵和保護族群,因此自然淘汰了那些不愛這些東西的人類。作為獵人,往往要有勇有謀才能擒得獵物。即使轉為農耕時代,甚至後來的工業時代,人的潛意識還是深深紮根在基因之中。
閑話扯遠了,而劉協作為一個受過皇宮禮儀教學和現代科普教育的結晶,跟應劭講起來,總是能讓對方傾聽。然而對於劉協而言,眼前這個人卻從未在《三國演義》聽到過。他們很快從科技聊到風俗、神鬼、社會風氣等等問題的時候,劉協總是能用很前衛客觀的立腳點闡釋自己的見解,而應劭的觀點則經常一語中的,甚至一針見血。
張揚和眭固,常年在征途,難得有這樣說書人一樣的消遣,不管軍事的時候就跑過來聽。應劭經常會講一些關於太行山的聽都沒聽過的傳說,而劉協總是能很誠實地說出傳說的真偽及說出來的願望。
經過兩天的交流,讓劉協見聞增廣了許多。在午間,一棵大樹下乘涼的時候,一位白發老者經過這地方,看到那麼多士兵,就把自己挑的水放下,算是****,並告訴水源位置,正巧給到應劭時,劉協非常感慨道:“世上哪裏會來那麼多神鬼,不過是人的想念所成就的,真話和真相太過枯燥和殘酷,所以隻有荒誕不經的傳說才能長存於世。其實人之生死,本屬常理,秦皇雖富有四海,卻求長生不老;我朝武帝天資聰穎,最後也妄圖成仙,可惜了。”
“伯和,人各有誌,修仙之道在於清心寡欲,而始皇帝一生戮力爭殺,早已南轅北轍。我朝武帝晚年已是受奸佞蠱惑,不然也不會有戾太子的冤案了。”
“兩位小友,可是在談修仙之道?”白發老者突然發話。
“正是,老人家,看您鶴發童顏,想必也是個修仙之人?”應劭見多識廣,率先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