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隻是看透了一些事情而已,想來修仙確是一樁心願,煉丹弄藥,卻不喜歡。隻修這清心寡欲四字。”
“不知閣下尊姓大名。”應劭道。
“方外之人,名與字皆是負累,不必牢記於心。”老者一副談玄論虛的樣子。
放在現代的話,劉協就捶死這江湖術士了,但是漢朝的風氣還是很好的,尊了儒家禮儀這幾百年,吹牛逼的也吹得讓人覺得有禮有節。
饒是如此,劉協還是問道:“長者【古代尊稱。指有徳行受尊敬的人】,不知是否在修無為之道?”
“然。”
“前幾年我看老莊之書,甚多不明,如能指教一二,實乃吾之幸!”劉協倒想試一試他的修為。
“但說無妨。”
“老子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何解?”【出自《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中。】
“非世俗所認為的天地與聖人沒有仁愛,任憑其自生自滅”,老者回答道:“乃是製定了一個大規則即可,不該弄太多規矩讓人疑惑,我朝開朝與秦民約法三章,正是大道從簡之意。”
老者押了一碗水,繼續說道:“若對應天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年四季,往複循環,人人知春耕秋收,也正應了大道從簡之意。”
劉協輕輕一笑,看來這位老先生還是有點料的,我該直接給個有重量的話題才行,便作揖道:“感謝老者解惑,小子還有一問要請教。老子曰,言者當無智者沉默,我想能說出這番話的老子一定很有智慧,但反過來一想,如果老子是智者,為何又要自述五千言呢?”【出自白居易《讀老子》】
應劭聞言早已樂開懷,指著劉協,眉開眼笑。
因為這實在刁鑽。
老者微微一笑道:“小友能問此問,便也能解此問,還望告知。”
劉協徹底給跪了,本想揶揄一下的,沒想到對方不從智商層麵入手,而是從情商上壓製,就像現在很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啥信息都懂,但就是缺乏實際的曆練,沒有足夠的情商能應對未知。
應劭早已兩眼放光看著他,一旁的張揚也過來了,無奈,隻得說道:“其實老子並不想寫,實在是騎青牛過關時,被要挾之下寫出來的。況且修無為之道在於置身名利之外,若寫此書不在乎智愚之分,寫成此書也不再掛懷名利,其他又有什麼好在乎的呢。”張揚聽完似懂非懂,應劭點頭笑著。
反倒是老者輕輕一笑,不再說話,自顧自喝了一碗水。後來便施禮而別,繼續挑水回家了。劉協心想不對啊導演?怎麼不按劇本來啊?這裏應該有掌聲,應該有仙人突然冒出來送一本書才對的呀~
逗比地想完這些,劉協眼帶笑意看著這個身體健朗的老人家慢慢往水源去挑水回家,或許修無為之道正是如此,不偉大,但虔誠地對大自然的規律卑微,懂了道理也不炫耀,獲得成就也不覺得是自己了不起。
因為他們明白,人隻是人,獲得勝利和成功,隻不過是用對了方法走對了路,跟人本身關係並不大。
人還是人,最快樂的活法不是像漢靈帝一樣醉生夢死,弄了各種方便他喝酒賭錢泡妞的東西,而是簡簡單單,挑水回家。
想到這,才想起漢朝也是挺好。
張揚早已去安排行軍了,一旁的應劭卻看劉協從眼帶笑意,到沉默,再到釋懷,似乎想弄明白劉協的思緒。
正是:童言無忌道可道,鶴發有心名無名。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