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李傕受誅(1 / 2)

劉協答應了不殺西涼軍將,但是現在西涼軍卻率先發難,劉協的答應無疑是給西涼軍穿上一層厚厚的防彈衣。為此劉協付出慘重的代價,就算是前世,劉協也不是政客,不懂得這權力鬥爭的一念生死,總是在書上窺知一二。然而答應賈詡雖然政治上的天真幼稚居多,但最終有兩個微乎其微的因素在作祟:第一是相信賈詡這個天下第一謀士不會害自己,哪怕現在的曆史軌跡已經改變,但隻要有賈詡在,他就會竭力保護自己,這點毋庸置疑;第二就是賈詡的用意劉協看出來了,是想收西涼軍為己用,為日後平定四海做力量準備。

但同時,劉協意識到這是一個比“薛國市義”難上一百倍的任務,戰國的孟嚐君門客馮諼隻需要把薛國的租契全部燒掉,就可以收撫一小國之民心,而劉協要付出的遠遠不止幾張租契。

眼前的李傕是一個將盡瘋了的統帥,當他知道馬騰強攻長安斷其退路時,又一次感到腹背受敵的他,再一次迷茫無助。他仿佛又回到了當年董卓剛死的時候惶惶如喪家之犬一樣,隻是這時候沒了賈詡出謀劃策,再也沒有誰能挽回他失敗的命運。

答應了不殺西涼將領後,劉協與眾人商議如何退兵,荀彧出了一個主意:我軍堅守不出,並向他們兵營射去長安被圍的消息,軍士家眷俱在長安,必然再戰之心,敵必退矣。

如其所料,李傕士氣低落,而且,馬騰軍也大力宣傳自己強攻長安的消息,李傕隻得率部回師長安,等待他的是龐德。

龐德這個人是天生的武將,前年一次搶劫中。大家紛紛搶戰利品,大家看什麼好看就搶什麼,然而他卻挑了一匹長相極其醜陋的馬,並命名為醜駒兒。那馬的牙齒外露,眼睛不齊平,體膘身碩,說白了就是又肥又醜,完全夠不上千裏馬的標準,但是龐德偏偏相中。

圍點打援並不是什麼新招,所以李傕走得一直很小心,派了很多斥候出去都安全了才會向前。但龐德卻一直尾隨著他,半夜敲鼓又不打進軍營,弄得全軍人心惶惶,困頓不已。不管白天黑夜,龐德都是一副光打雷不下雨的樣子,饒是如此,李傕軍隊卻次次必須嚴陣以待。明明一天可以到的距離,李傕走了三天還走不到一半,段煨董越紛紛請戰,理由是對方明顯是怕自己回到長安。然而李傕知道憑著自己多年的戰鬥經驗,知道眼前的敵人並不畏懼自己,而是在找破綻。

侍中劉艾曾說“孫堅用兵不如李傕、郭汜。”(雖然是以當時名氣來評比的)連董卓都倚重他為頭號猛將,孫堅英雄了得,呂布武藝無雙,卻都不如此二人用兵,若單憑武力取勝,可能這兩人贏定了,但是將在謀而不在勇。隻是這次李傕次次被人戳中軟肋,無奈被牽著鼻子走,放佛就是一步步算計著自己。當年自己用“彭越擾楚”之計,打敗呂布,今天卻被此計反算,而且,敵暗我明,處處為之掣肘。

這位混世魔王倚重的頭號魔頭體會到求戰不能,後麵的尾巴總甩不掉。他找來諸將,隻叫如此如此。

夜,深夜。

戰鼓依然響起,但是李傕軍中依然沒動靜。龐德軍中猜測有三種可能:

①李傕趁機迅速向長安奔去,空營;

②李傕趁機響鼓聲處發動進攻,空營;

③李傕軍中嚴陣以待夜襲,假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