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長安混戰(2 / 2)

馬超攻城多日,不見敵手,早已戰意難消,見此情形,頓時戰意升起,拍馬就殺奔而來。張繡準備的第一份禮物就是背後的長槍,這些騎兵,都改做了投槍的手勢,沒等馬騰軍回過神,長槍已飛投而來,眾士兵見狀,慌忙躲開。然而,這些槍全部不是衝著他們的,而是衝著他們的戰馬,人可以靈敏躲開,但戰馬卻一時刹不住。於是,投槍紮中馬,全部疼得不能控製,要麼跪下要麼玩命的衝,第二波槍雨又將襲來,中槍人馬一時難數,第三波又來了。三波下來馬超哪敢再戰,正要退走,張繡追上來纏住馬超,虎頭金槍此刻也亮了出來,一金一銀雙槍纏鬥一百回合,不見勝負,但是馬超軍部漸漸人少,有以寡敵眾之勢,馬超逃脫不得,卻不敢戀戰。此時,馬騰軍殺出一人,但看見一魁梧壯漢,順坡衝下來,這便是韓遂軍中的閻行。【閻行,字彥明,曆史上幾乎手刃馬超,是馬超一生中唯一克星。】閻行用的武器的是木製的長矛,拍馬便向張繡殺來,直取其腹部,張繡巧撥戰馬,輕舒猿臂,便將長矛夾在腋下,稍一用力便將長矛折斷。

所有人都覺得閻行此舉就是送人頭的,以死換馬超之生。然而大家忽略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他會用木製的長矛,而且越用越順手。當長矛折斷時,折斷之處露出了參差不齊的裂痕,閻行順手將此時的已經隻剩一半的矛向張繡紮去,張繡的長槍缺點正在於此,怕敵將近身。此時回守,便把手臂中夾緊的

另一段矛鬆開,這正是閻行的打算,他眼疾手快馬上奪過另一截矛,持雙短矛向張繡,次次都攻其必守的頸部,那裏剛好盔甲有裂縫,一旦紮中,非死即傷。馬超順勢反攻,張繡見已失了先機,也占了便宜,一陣拚死抵抗後,撥馬便回。馬超正待要追,卻被閻行拉住,道:“公子莫非忘了軍師之言?”

馬超聽罷,勒馬,道:“是某大意,今日非閻將軍相助,事急矣。某嚐聞北地槍王之勇,一會其究竟果然英雄了得。此後必依軍師行事。”說完便和閻行聯轡回營。

馬超口中的軍師會是誰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張繡回城之後,道:“馬超之勇,確如傳聞,然今日持矛者亦英雄也。城中堅固,不宜再出戰。某聽說馬超槍法已得伏波將軍真傳,果然不同凡響,難為圖也,馬騰軍勇士何其之多。”

張濟見勝了這場,照例賞了張繡,並嚴令部下出戰。隻是這長安城是大,但是大也有大的壞處,那就是太大。

因為大,所以守城的兵力必須分散,處處得兼顧的話處處都兼顧不得。張濟雖是善守之將,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傕已經把自己的部隊帶到上林苑,留給他張濟的,隻有一個空殼子。而敵人隻需要攻破一處,長安城便會進入巷戰狀態,這是張濟所不願看到的。因為守軍已被殺破了膽,一旦狹路相逢,必敗。張濟的擔心很快成為了現實,因為這幾天的疲擾戰術已取得成效,成敗的懸念越來越小,雖然今天張繡去占了些便宜,也鼓舞了士氣,但作為統帥的張濟明白接下來的日子會更難熬,困獸之鬥,馬騰像一隻貓正在玩弄一隻逃脫不掉的老鼠,玩到其身疲力竭之時,再前來吃下。

卻說李傕軍部提軍前來上林苑要人,賈詡迅速建議劉協馬上派人伏擊,他分析道:“李傕自恃兵強馬壯,必升驕矜之心,且其心已躁,行軍必然輕進。可以以一伏擊戰挫其銳氣,彼軍必無戰心,如此也可避免大戰。”

“如此甚好,傳甘寧、徐晃。”劉協道。

“稟陛下,臣有不情之請。”賈詡道。

“但說無妨。”

“臣蒙皇恩浩蕩,恕臣之罪。今日西涼諸軍爭逐於京都,非臣所能料,願請陛下亦寬恕西涼諸軍之過。西涼諸將皆貪婪之徒,但非蓄意亂政,還請陛下聖裁。亦望陛下體察臣之心情,若殺盡同鄉而身居廟堂,必是臣不忠不義之行。”

劉協思慮良久,道:“朕今日許諾,不殺西涼之將。來日也不加罪於其。”

正是:天下勇士非一個,江山英傑守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