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滿漢問題(1 / 2)

皇太極繼位第七天,袁崇煥便即派了代表團來盛京問候。

先前**哈赤滿腦子隻有伐明,與明朝的關係一時之間竟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連知己知彼,方才能百戰不殆的道理都給忘了個幹淨。是以此番袁崇煥敢來,已是大大出乎了後金所有人的意料。還派了一個由三十四人組成的龐大代表團,前來吊唁老汗王的死,並與此同時祝賀新汗王繼位,想來也是可笑。

但這個時候,可沒人笑的出來,所有人都在等皇太極的反應。

而皇太極也沒理由不知道,這黃鼠狼給雞拜年,不會安好心。可究竟該如何處理這燙手山芋,卻又是另外一門學問。算來皇太極才即位不久,這件事情處理砸了,隻怕連著自己的一世英名,連同後金的社稷,一塊都給扔出下萬丈懸崖之下了。

皇太極即位第七天黃昏,遺照晨昏祭祀的製度,眾貝勒應當去梓宮上香,祭告**哈赤亡靈,但三大貝勒竟然通通缺席,令皇太極大為火光,氣衝衝地回了書房,隻點了兩盞燭火,靜坐沉思。

所謂八個貝勒共治國政的汗諭,根本不是可以長久的計策。表麵看來好像是為了避免權力的爭奪,而使八貝勒同心同德。可皇太極在還是貝勒的時候,就對自己的長子豪格說過,他若即位,必將廢了這條使汗王淪為虛名的政策。不錯,如今是一片太平,可這種暗鬥而不相殘的氣氛,真的是後金奪取天下之前該有的樣子麼?分庭抗禮,又如何能夠長治久安?不過是變生肘腋的前兆而已。

聽得有人進來,皇太極才稍稍抬頭:“可查出來是什麼緣故麼?”

來人正是他隨身侍奉的奴才噶禮,微一欠身,說:“回稟大汗,大貝勒自稱身子不適,已經歇下。二貝勒三貝勒府上的人回話,說是。。。。說是方才飲酒過度,都醉了。”

皇太極頓時臉色就拉下來了:“我看他們沒一個清醒的!本汗才即位不過幾日,他們一個個的就連阿瑪也不肯祭了。如今這是幹脆挑明了態度,要與本汗作對到底了是麼?”

噶禮見他發怒,趕緊跪下:“大汗息怒。”

皇太極示意他起來,沉思片刻,說:“去請範大人入宮。”

過了不過半個時辰,隻見範文程便躬身走了進來。皇太極知他與自己的長子豪格親近,此人比起其他許多隻會陽奉陰違的臣子,確實還頗有些見解,是故他也不反對豪格與他來往。漢臣之中,也就是範文程能說點兒有用的了:“範大人許久不見,好似發福了些罷?”

範文程規規矩矩地道:“自大汗即位以來,百姓安堵,甘其食而樂其業,微臣實在清減不下去。”

“本汗即位不過短短七日,即便百姓安居樂業,也不該是本汗的功勞。”範文程這句是馬屁,皇太極這點兒分辨能力還是有的,“範大人,先汗在位期間,你太清閑了,連本汗都有些看不過眼了。雖說當時漢臣在先汗跟前並不受重視,可你為了明哲保身,竟不惜以不諳田畝之規,不聞漢室之事為由,推掉了不少原該由你拿主意的事情,未免有些白食俸祿的意思。且這其中有一半,都與滿漢相交有關,而另一半,則很可能會讓你身首異處。不得不說,你成功取得了滿朝官員的信任不說,連先汗都對你讚不絕口。雖說不上左右逢源,可鞏固自身的地位,還是遊刃有餘的。”

皇太極這話大多是譏誚,可範文程這些年來在後金的朝廷學的最會的一件事,就是裝樣子,權將這當是一段讚許的話來聽:“大汗過獎,微臣不過是在其位,謀其職罷了,實不敢擔大汗如此褒獎。至於明廷立下的種種製度,由於微臣從未入京見過皇帝,是故確實是不知情,還請大汗明察。”

他裝,皇太極也跟著裝聽不懂,輕輕一笑,說:“你從前是真不知情,還是故作姿態,這些都不要緊。先汗時候的事情已經都過去了,本汗不會過於追究。你與豪格交好,為官做事又都還算恭謙誠懇,但凡你往後肯盡為後金做事,本汗愛才也惜才,自然會不吝提拔你的。”

範文程:“大汗優禮器重漢官,微臣結草銜環,也難保萬一。將來自當恪盡本分,為大汗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