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新汗即位(1 / 2)

木璕在她昏迷的那五天,錯過了一件後金至關重要的大事。

三大貝勒共同起草了一份勸進書,請求皇太極繼承汗位。這雖是皇太極夢寐以求的事情,可奈何**哈赤生前沒有遺命,出於慎重考慮,他也回了一封,假意謙辭。這隻是表麵功夫,代善他們混跡朝堂多年自然心照不宣,是以率領諸兄弟子侄再敦請,可皇太極仍堅定不移。雙方一直這麼拖著,直到第三日,皇太極深感時機成熟,才表態接受請求,同意即位。

汗位的問題順利解決,而多爾袞兄弟這邊正忙於為阿巴亥的身後事而奔走,並未參與。

皇太極的即位大典那天,是天命十一年九月初一,以代善為首的三大貝勒,諸小貝勒及文武百官齊聚於大政殿等候,備好了一切登基大典所需的法駕鹵簿,恭候皇太極大駕。

彼時,皇太極身著盛裝禮服,率群臣先祭堂子,焚香,向天跪拜行禮,禮畢,返回大政殿。皇太極正式宣布,改年號為天聰,明年起為天聰元年。而為示新汗寬以待民,施恩於全國,皇太極特又頒布了第一道詔令,特此大赦天下,自死罪以下罪犯,重刑減刑,無罪釋放。

然後,他坐上了汗位寶座,這將標誌著後金皇太極時代的開啟。

隻是,底下無數雙不安分地眼睛盯著他,代善笑得寬厚,可實際另有盤算;豪格神情肅然,可實際思緒早已飄去了他向往的數十年後;多爾袞麵無表情,可實際心下波濤洶湧。多鐸連腦袋都沒有抬起來,想來即便他抬了,那張憤怒的容顏也不會是皇太極想見到的。

皇太極如今切切實實地坐上了這樣椅子,可他坐不穩,他是踩著旁人的背脊上來的,保不齊其中就會有人想挺起腰板來,將他摔個四腳朝天。可皇太極心下也坦然,他堅信的是,自己既然有本事坐上來,就有法子能夠守得住。如今既往上踏了一層,皇太極自覺也望得遠了。放眼望去,仿佛視野開拓到已經能看到方圓百裏以外那座宏偉的紫禁城了。若再要更上一層樓,那便會是他目光鎖定的地方。

爾後皇太極親率代善以下大小貝勒十四人,向天地誓告。

皇太極:“皇天後土既然保佑我的皇考創立大業,今皇考已逝,我的諸兄弟子侄以國家為重,推我為君,我惟有繼承並發揚皇考之業績,遵守他的遺願為惟一天職。我如不敬兄長,不愛弟侄,不行正道,明知非義之事而故意去作,或因弟侄微有過錯就削奪皇考賜予的戶口,天地無情,必加譴責。如敬兄弟愛弟侄,行正道,天地就給予保佑、愛護,國祚昌盛!”禱告結束,將書寫的誓詞焚燒,表示送予天地知道。

接著,到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齊齊上前,宣誓道:“我等兄弟子侄,合謀一致,奉皇太極嗣登大位,為宗社與臣民所倚賴。如有心懷嫉妒,將損害汗位者,一定不得好死。我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人如不教養子弟或加誣害,必自罹災難。如我三人好好待子弟,而子弟不聽父兄之訓,有違善道的,天地譴責。如能守盟誓,盡忠良,天地愛護。”

三大貝勒說完,阿巴泰,德格類,濟而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嶽托,豪格,碩托,薩哈廉等緊隨其後,同聲念道:“我等如背父兄之訓而不盡忠於上,擾亂國是,或懷邪惡,或挑撥是非,天地譴責,奪削壽命。若一心為國,不懷偏邪,克盡忠誠,天地愛護保佑。”

盟誓完畢,皇太極忽然走下汗位,極其莊重地向代善等三大貝勒雙手抱拳高舉過頭作高揖,腰深躬,拜了下去。興,再拜。當他第二次彎下去時,阿敏原是不敢承受企圖攔下的,不想被代善阻止,衝他搖手示意不可。皇太極連鞠了三回,才罷。全場嘩然。

這是三拜禮,非心下敬重無比不可用,實非同小可。

而關於這一點,皇太極自然心下有數,可他更清楚的是,他有今天,全仰仗這三個人在後金統治集團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及他們一力的擁戴。因此,他才選在了自己的即位大典之上,行此大禮。這是在告訴他們,他從未絲毫將他們視作臣下,仍是並肩前行的兄弟,一同掌管後金。

不過,這隻是表麵的說法。

實際上,皇太極心下感動之餘,卻也懼怕他們的勢力,尤其是代善。他一句話便能將他推上汗位,至於他究竟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先前皇太極猜不透,可如今他權勢一大,皇太極突然又明白了。托**哈赤的把和碩貝勒共治政策的福,代善不必成為眾矢之的汗王,便能握有至高的權柄,確實比自己坐上汗位更為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