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單元結構”複習法(1 / 1)

政治課“單元結構”複習法

哈爾濱九中彭澤仁老師在高三政治課教學中,實驗並總結的“單元結構複習法”指導學生複習,不僅讓學生掌握每一單元的知識內容,而且要明了知識之間的橫向結構關係和縱向結構關係。從結構入手,把握知識綱要,使學生對單元理論知識有一個總體的占有,然後以知識結構為線索去逐步占有全部知識的具體內容。其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避免把完整的知識體係分割為零碎的知識,也有助於學生對理論的記憶和運用。

具體做法分三個步驟進行。

一、第一步驟單元橫向結構

就是把每一單元的內容,歸納為若幹提綱,依次排列出來,然後分別弄明各條提綱同中心問題以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係。

例如:政治經濟學第三課,剩餘價值論,其橫向結構內容:

剩餘價值論知識橫向結構

剩餘價值論(通過揭露,認清剝削本質)揭露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貨幣轉化為資本——增額的貨幣

(資本家剝削的手段——資本)

勞動力成為商品——創造的商品

(資本家剝削的對象——雇傭工人)

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發財的秘密

(資本家剝削的過程——商品生產)找到了m的來源

揭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伎倆正確反映剝削程度的計算——m′

(掩蓋剝削程度的花招——p′)

絕對m生產和相對m生產

(提高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

無產階級的經濟地位和生活處境

(剝削的後果——工人生活貧困)找到了對立的根源

又如:唯物辯證法和知識橫向結構

唯物辯證法(世界的狀況)兩個總特征聯係的觀點

發展的觀點

(事物存在的基本狀況)三個基本觀點

三個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矛盾的觀點

(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質量互變規律

(事物發展過程的兩種狀態)

否定之否定規律

(事物發展的環節和基本途徑)

二、第二步驟單元縱向結構

這是複習課本基本理論的重點工程,就是把單元橫向結構所排列的每一提綱的具體內容一一展開,搞清這些知識同相關知識的關係;要認識這些理論的應用範圍,為聯係實際打好基礎,從而達到全麵係統地通曉課本中的基本理論。

其單元縱向結構又分六個環節進行。

在這個縱向結構複習過程中,有幾點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

1)在六個環節中,重點應放在第三和第四個環節上。

2)在複習每一基本概念、每一基本原理時,一定要克服當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形式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弊端。

3)對每一概念和原理的占有必須全麵深刻,堅持反對一知半解的膚淺和片麵性。為此,我向學生提出了適應需要的新要求。即:要求學生對任何一個概念或原理必須做到:“全方位、廣角度、多層次、抓實質的理解和記憶。

4)在複習概念和原理時,還要幫助學生理解和了解概念與原理之間的辯證關係。具體做法是:在複習概念除按全方位、廣角度、多層次、抓實質的要求進行外,還必須弄清其來龍——來自客觀世界的哪些現象,而且要弄清其去脈——由此可以推導出哪些基本原理。反之在複習原理時除要求全麵掌握原理的內涵及實質外,還要知道這一原理的來龍——來自哪些基本概念,進而還要知道這一原理的去脈——從這一原理中還可以推導出哪些其它的原理。

三、第三步驟知識體係串線

這一步驟也可叫做列表串線法,就是引導學生把單元知識結構複習過的具體內容,接其內在聯係及序列要求串聯成一條線索,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例如:剩餘價值論的知識體係經列表串聯後的表式:

具體做法是師生共同進行。先串聯主線,後可從主幹上分枝,每框中包含許多具體內容,串聯之後,要求學生照樣製成小卡片隨身攜帶,力爭做到每框都能“口中念念有詞”,熟記後方可不用卡片。

這樣做的好處:①能將縱向結構複習中分散的知識重新組合起來;②重新概括一遍,但無重複之感,有趣有味;③訓練了判斷、推理、集中等思維能力;④有助於學生在聯係中形成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