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是學生全麵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對處於人生發展“起飛時期”的初中學生具有特殊的意義。它不僅對學生的學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更是人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在社會、家庭、老師、同學和自身努力等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世界觀、價值觀、學習習慣以及行為和思維方式等也逐步形成,由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兒逐漸變得成熟起來。可以說,初中三年時光對每個學生日後漫長的人生和學習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其有效性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和生命的質量。近年來,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課堂教學在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方式、師生關係等方麵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繁、難、偏、舊”等弊端有了較大的改觀,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但是,由於課程改革的異常複雜性和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怎樣進一步提高初中課堂教學質量仍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而迫切的問題。隻要我們深入初中課堂教學實際,正視初中課堂教學現實,就不難發現:在一些初中教師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有效知識量和實用時間少,學生問題解決率、課堂參與程度和學習投入度低,學生學習、認知過程與結果脫離斷裂,有合作無學習,課堂教學行為不良和失衡等現象普遍存在,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影響了課程改革目標的有效達成。可以說,研究初中課堂教學,進一步提高初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是深入推進初中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和關鍵。
事實上,在21世紀全球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浪潮中,課堂教學研究已經成為與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研究、多元智力教學研究和反思性教學研究並列的四大國際教學熱點研究領域之一。開展初中課堂教學現狀分析與優化策略研究,既是全球基礎教育發展趨勢的反映和我國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也有助於豐富和發展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
鑒於此,近年來,我們以提高初中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有效性為目的,結合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研究和寫作,開展了初中課堂教學現狀分析與優化策略係列課題的研究。
全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初中課堂教學行為現狀分析與優化策略研究。本研究以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礎,建構了初中課堂教學行為分析框架,重點選擇講述行為等15種重要教學行為,運用問卷調查、課堂觀察等研究方法,深入初中課堂教學現場,對初中課堂教學行為進行量化分析研究,了解目前初中課堂教學行為的實際狀況,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初中課堂教學行為的優化策略。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教學行為研究綜述”,著重分析和整理了國內外教學行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和觀點,並在此基礎上對已有教學行為研究作了簡要評價;第二,“初中課堂教學行為分析框架建構”,在總結概括以往教學行為分析主要內容和特征的基礎上,建構了初中課堂教學行為分析框架;第三,“初中課堂教學行為現狀分析與研究”,以初中課堂教學行為分析框架為基礎,運用調查、觀察等研究方法對初中課堂教學行為狀況作了較為全麵、深入的分析研究;第四,“初中課堂教學行為的優化策略”,針對初中課堂教學行為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初中課堂教學行為的具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