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續弦,紅學專家有這樣的推測,在前妻亡故之後,曹雪芹下到江南,在燕市中又“遇合”早年在秦淮共曆“富貴繁華”的“舊人”,此後結成患難伴侶,有傳說是李家表妹,即《紅樓夢》中史湘雲的原型,與“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相契合。兩人結合之後,誌同道合地為《石頭記》而忙碌,所以“史湘雲”也就是曹雪芹的脂硯齋。又有研究者認為,在史湘雲之前,為曹雪芹作批的人是他年幼時的陪讀侍女柳蕙蘭。此女能文善詩,溫柔敦厚,善會為人處世,對雪芹忠心耿耿,即使生活條件再艱苦,她也陪著他一直到最後。柳蕙蘭就是《紅樓夢》中花襲人的原型,小說中,“王夫人對薛姨媽含淚說:‘你們哪裏知道襲人那孩子的好處?比我的寶玉強十倍!寶玉果然是個有造化的,能夠得她長長遠遠地服侍一輩子,也就罷了。’”柳蕙蘭在曹家人心裏的地位,在艱苦的生活中,她不離不棄地照料他陪伴他,還幫他批閱《石頭記》,可想而知,對雪芹來說,她在他的生活中是多麼重要。值得考證的地方是柳蕙蘭先於曹雪芹去世了,脂批中也有一部分對小說結構理解錯誤的地方,被作者回批訂正,這些批語似不會出於柳氏之手。那麼,在柳蕙蘭之後又是誰為曹雪芹作批呢?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一再申明所寫的內容,都是他“半世親見親聞”的“身曆”之事,對其中人物的“離合悲歡,興衰際遇,俱是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脂硯齋等人在批語中也處處感慨:“有是事”,“作者與餘實實經過”,“三十年前事,見書於三十年後”,等等。由此可見,作者給幾個主要人物安排的結局,顯然也是以他自己“半世”的親身經曆為藍本,再經過藝術的概括加工而形成的。
在數十年前,在北京發現了稱為曹雪芹遺物的一對箱篋。據考證,曹雪芹曾於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初再婚,新婦叫許芳卿。在安徽《舊雨晨星集》中記載有許芳卿的生平事跡:“鄉鄰許芳卿,隨父明夷客金陵,美姿容,工詩善畫,嫁一士人,家貧不習生事,治俾家言。後二年,不幸士人卒,芳卿傷之,在其夫卒後,作悼詩雲:‘不怨糟糠怨杜康,克傷乩諑重玄羊。思人睹物埋陳篋,待殮停君鬻嫁裳。織錦意深慚蕙女,續書才淺愧班孃。誰知戲語終成讖,欲奠劉郎望北邙。’……芳卿夫死後,貧無所依,餘乃勸其歸鄉裏終老。”這段文字說的是,有一位名叫許芳卿的鄉鄰,跟隨父親客居在南京,容貌秀麗,並且能詩會畫,後來嫁給一個文人,家裏很貧窮,等等,過了兩年,文人就去世了,芳卿非常傷心,在她的丈夫亡故後作了一首悼詩說:我不嫌棄你窮,隻埋怨你嗜酒成命,等等。這樣的詩與曹雪芹飲酒而死的情況十分契合,這個發現一時震驚了紅學界,研究者由此可以推斷,《石頭記》己卯本和庚辰本的部分評改工作由曹雪芹和許芳卿共同完成,到癸未除夕雪芹辭世,這部分工作尚沒有最後定稿完成,最終留下了紅樓千古難彌的缺憾。沒過多久,又有專家鑒定說,箱篋上《舊雨晨星集》的刻印年代不對,如此一來,箱篋以及裏麵的東西就又成了偽品。令紅學界興奮的“許芳卿就是曹雪芹的新婦”一說,又成為不通的故事。
到底曹雪芹的兩情世界是如何的?他的原配是誰?新婦是誰?甚至脂硯齋是誰,對人們來說至今都還是一個謎,有待於後世學者去發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