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2.西涼兵進京(1 / 2)

靈帝的耽於享樂,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身體上的好處,反而黨錮之禍之後,身體大不如前。劉宏比劉誌好一點的是有兩個兒子,這樣就不怕死後旁係血脈再次混進了皇統裏麵了。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靈帝病重,彌留之際將心目中的繼承人皇子劉協托付給他特別信任的宦官、上軍校尉蹇碩。

同年夏天的四月十一丙辰日(公元189年5月13日),靈帝駕崩,蹇碩想先殺何進,再立劉協為帝,於是請何進入後宮。但是何進剛從外朝進入後宮,蹇碩的司馬潘隱是何進的舊識,向何進迎麵走去,並用眼神暗示何進。何進大驚,先退出,從便道回到軍營,然後謊稱自己生病了,不能入宮,蹇碩的計劃因此失敗,而皇子辯也得以順利繼承帝位。

雖然劉辯不算是漢朝曆史上所承認的正式皇帝,但是好歹他也算是替自己的弟弟執掌了半年的權利,所以就算不應該大書特書,但是也可以在本講中露一露麵。

劉辯出生於漢靈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父親是漢靈帝劉宏,劉辯是庶出。皇子劉辯出生後,何氏母以子貴,被封為貴人,宋皇後被廢兩年後又晉升為皇後。

在劉辯出生之前,靈帝的皇子們都已夭折,所以皇子辯出生後沒有養在皇宮中,而養在道人史子眇的家裏,不敢叫他的劉辯本名,稱他為“史侯”。因為史道人有道術,何氏想憑借他的道術保護皇子辯。

靈帝不喜歡劉辯,而喜歡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劉協。群臣奏請靈帝立皇太子時,靈帝認為劉辯行為輕佻,沒有帝王的威儀,不適合做皇帝,想立皇子劉協為太子,但因何皇後在宮中受寵,而且何皇後的兄長何進任大將軍並在朝中位高權重,故立太子之事久拖不決,一直到靈帝駕崩時都沒有立太子。

從上麵漢靈帝的舉動就可以看出靈帝最後還是效仿漢世宗劉徹最後的舉動,想要為自己的行動贏得“理智者”的好名聲。可是他還沒有將遺詔發下去的時候,就已經不行了。

靈帝駕崩兩天後(同年夏四月十三戊午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劉辯在靈帝駕崩後繼位為帝,史稱少帝。少帝尊母親何皇後為皇太後,由於少帝年少,何太後臨朝稱製。宣布大赦天下,改元為光熹。封九歲的皇弟劉協為渤海王。封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同錄尚書事。

何進和何太後兩個人的家庭是幹什麼的呢?當然是和西漢的樊噲一個職業,那就是屠戶,隻不過樊噲是現在人人喊打的“屠狗戶”,而何進他們家是正正經經的殺豬的。

何進就想著殺人和殺豬一個道理,所以他覺得漢靈帝(那個時候應該叫做先帝)身邊的那十條狗(就是十常侍),是該到除去的時候了。在除掉這十條狗之前,何進還是需要殺掉一個人——蹇碩。

蹇碩在少帝即位後仍然想改立皇子協,又害怕何進掌權後會殺了自己,乃求助於趙忠等其它宦官,但他們或與何進親近,或為了自保,不聽從蹇碩的話,反而向何進出賣了蹇碩。不久,何進乃命令黃門令逮捕蹇碩並誅殺之。

靈帝末年,東漢王朝已經搖搖欲墜:朝廷外部爆發了黃巾民變,東漢朝廷在鎮壓民變的過程中將權力下放給地方,形成各地事實上的軍閥割據的局麵,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朝廷內部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在鎮壓民變期間短暫聯合後再度敵對。劉辯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位的。少帝辯繼位後,由於年少,一切政事取決於臨朝稱製的母後和手握兵權的國舅大將軍何進。何進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的矛盾愈演愈烈,終於導致宮變的發生。

何進在誅殺蹇碩後,更進一步欲將宦官們全部誅殺,便召並州牧董卓帶兵入京助他一臂之力,並要求妹妹何太後同意殺宦官,但何太後不準。光熹元年八月二十五戊辰日(公元189年9月22日),何進再次進入何太後居住的長樂宮,要求何太後同意他誅殺全體中常侍。張讓、段圭等宦官們聽到風聲,乃先下手為強,在宮中的嘉德殿前將他殺死。何進的屬下吳匡、張璋、袁術等得知何進被殺害,乃帶兵欲入後宮殺盡宦官。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八月二十六己巳日,天亮後,宦官們在後宮中堅持不住,乃入長樂宮奏報何太後,謊稱大將軍的部下謀反,乘機裹脅何太後、少帝、陳留王協和省內官屬,劫持宮內其他官員從天橋閣道逃向北宮德陽殿。何太後中途被尚書盧植所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