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講,我們說過漢桓帝的後宮、漢桓帝的政策,但惟獨就是沒有說到漢桓帝時期的宦官製度。
劉誌少時生性放蕩。與宦官張讓有斷袖之情,後被梁太後發現,梁太後和梁翼則利用張讓監視漢桓帝,漢桓帝因而對梁氏不滿,就想方設法的誅滅梁氏。
延熹二年(159年)八月,漢桓帝聯合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定計誅滅梁氏。八月初四日,漢桓帝在前殿,詔令司隸校尉張彪領兵圍梁冀邸第。收繳大將軍印綬,梁冀與妻子都自殺了。衛尉梁淑、河南尹梁胤、屯騎校尉梁讓、越騎校尉梁忠、長水校尉梁戟等及中外宗親數十人,都被誅殺。太尉胡廣因此免職。司徒韓縯、司空孫朗下獄。五位宦官因功同日受封侯爵,當時被稱為“五侯”。
五侯得勢後,比外戚更加腐敗,他們對百姓們勒索搶劫,民不聊生,四處怨聲載道,漢朝政治更加衰頹,國勢益弱。漢桓帝統治後期,一批太學生看到朝政敗壞,便要求朝廷整肅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氣急敗壞,在延熹九年(166年)與德揚天下的司隸校尉李膺發生大規模衝突。漢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請願的太學生二百餘人,後來在太傅陳蕃、將軍竇武的反對下才釋放太學生,但是禁錮終身,不許再做官,史稱“黨錮之禍”。
像這種皇帝,我覺得他治理的天下絕對是一等一的爛,雖然他執政的前期殺過梁冀,但是也掩蓋不了漢朝正在向下走的趨勢。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漢桓帝劉誌在德陽前殿駕崩,皇後竇妙臨朝問政。桓帝無子繼位,竇妙與其父竇武等商議,最終選擇了劉宏繼承大統。竇妙派侍禦史劉儵守光祿大夫、奉車都尉曹節等人前往河間國迎接劉宏登基。
劉宏是漢章帝劉炟的玄孫,曾祖父為河間孝王劉開,靈帝世襲早逝的父親劉萇解瀆亭侯的爵位,但是天上的餡餅最終砸到了這個落魄皇孫的頭上。
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劉宏隨迎駕隊伍抵達雒陽城外夏門萬壽亭,由竇武率文武百官迎接。次日,劉宏繼位,改年號建寧,以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及司徒胡廣三人共參錄尚書事。
大將軍竇武因定策劉宏繼位有功,其族人加官進爵,從此竇氏外戚權傾一時。竇武依賴太傅陳蕃主持朝政,而陳蕃大量啟用在第一次黨錮時受處罰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後即達成一致意見,密謀鏟除宦官。
八月,竇武指使尚書令尹勳等彈劾並逮捕黃門令魏彪,為進一步彈劾宦官羅列罪名。九月七日,竇武返回家中休息,而尹勳秘密寫給竇武的奏章被長樂五官史朱瑀獲得,事情泄露。朱瑀將此事通知宦官王甫、曹節等,眾宦官歃血為盟,當晚發動政變。史稱“九月辛亥政變”。至次日清晨,宦官取得政變全麵勝利,竇武、陳蕃等人均被滅族,未被處死的族人則流放到交州。竇太後則被遷徙到南宮雲台居住。
建寧二年(169年)三月,尊慎園貴人董氏為孝仁皇後。七月,破羌將軍段熲大破先零羌於射虎塞外穀,東羌全部被平定。
熹平元年(172年),太傅胡廣逝世。朝議以楊賜、劉寬、張濟三人教授劉宏。同年,勃海王劉悝被中常侍王甫指使他人誣陷謀反,下獄自殺。
熹平六年(177年),王甫聯合太中大夫程阿構陷宋皇後以巫蠱詛咒劉宏,隨即宋皇後被廢,死於暴室。
劉宏執政期間,多為蠻族、妖道在偏遠地區叛亂,被盧植、臧旻、朱儁等人平定,劉宏認為天下穩如泰山,便安心享樂,鮮問政事。
光和二年(179年)四月,中常侍王甫及太尉段熲下獄而死。十月,司徒劉郃、永樂少府陳球、衛尉陽球、步兵校尉劉納密謀誅殺宦官,事情泄露,都被下獄處死。
光和三年(180年),劉宏力排眾議,立何氏為皇後。何皇後父親何真被追封為車騎將軍、舞陽宣德侯;母親被接入宮中居住,封為舞陽君;她的大哥何進和二哥何苗也被招入朝廷擔任要職,何氏家門榮極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