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16.皇帝的錯誤清算(2 / 2)

在鄧綏的治理下,東漢國家經濟在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下仍能獲得複蘇,社會漸漸安定。鄧綏執政期間,外戚宦官均不能為禍,她日夜操勞,躬自處置,增收節支,減輕賦稅,救濟災民,終使歲還穰豐,百姓安居樂業。她采納西域都護任留班超之子班勇的進諫,通西域、抗匈奴,安定並州、涼州,使西線多年無戰事。她聽從虞詡等人良策,以赦免戰俘、安撫和談的辦法轉守為攻,使羌人暴動得以平息。

漢安帝終於獲得了親政的機會,但是此時他已經二十七歲了。安帝既掌權,其乳母王聖、親信宦官李閏,遂與鄧氏爭權,乃誣告鄧後兄大將軍鄧騭、宦官蔡倫等圖謀廢立,安帝遂下詔查辦,鄧氏悉滅,蔡倫自殺。

鄧氏既敗,宦官李閏、江京及安帝乳母王聖等,遂即參與朝政,皇後閻氏之兄弟亦封侯拜將,參與朝政。宦官、外戚共掌朝政,自安帝始。

宦官、外戚掌權,而安帝則不理朝政,吃喝玩樂。宦官、外戚遂相互勾結,玩弄權柄,胡作非為,危害百姓。司徒楊震數次上書力諫,請安帝理政,安帝不為所動。

安帝親政不過數年,西羌數次進攻金城、武威,鮮卑進攻居庸關,北匈奴和車師進攻河西。大敵當前,而安帝仍不理朝政,將朝中軍政交於宦官樊豐。

安帝之荒唐,無以複加。他曾封乳母王聖為野王君,為她修建豪宅宮殿。司徒楊震上書勸諫,希望安帝罷黜宦官,反而被安帝罷官。楊震不堪屈辱,憤然自殺。時為延光三年(公元124年)。

第二年三月,安帝與閻皇後、國舅閻顯、宦官樊豐、江京等,離開洛陽,到江南巡遊。安帝突發疾病於宛城,未幾,崩於宛城。年三十二歲。

安帝本來立後宮庶妃李氏所生子劉保為太子,而皇後閻氏未生子,閻氏懼怕李氏依仗太子奪其地位,遂將李氏毒死,後誣告太子保謀反,使安帝廢黜太子保,貶為濟陰王。

安帝崩,而太子被廢。閻後遂立章帝之孫、北鄉侯劉懿為帝,而北鄉侯在位半年,卒。劉懿卒後,閻氏秘不發喪,屯兵宮中自守。而宦官孫程等,聯合宮中幾大掌權宦官,秘密迎立廢太子濟陰王保為帝,是為順帝。而閻後則被囚禁起來,不久死去。閻顯、江京等被殺。史稱此事為奪宮之變。

西漢朝有兩任皇帝不屬於正式皇帝,一任是高後時期的兩位少帝,另一任是昌邑王海昏侯劉賀。

東漢有兩任皇帝不屬於正式皇帝,一任是我們上麵提到過的劉懿,另一任是東漢的倒數第二任皇帝劉辯。

好了,安帝駕崩代表漢朝的盛世完全結束,接下來即位的劉保又會辦出什麼樣的事情呢?

請看下集:短命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