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初元年(107年),封鄧綏母陰氏爵號太夫人為新野君,供湯沐邑萬戶。
永初二年(108年)夏,京師旱災,鄧綏親到洛陽官舍,審視記錄有否冤獄情況。有一囚徒實在沒有殺人被嚴刑拷問被迫認罪,瘦弱困頓被抬著來見鄧綏,他畏於官吏不敢申言,將要離去的時候,抬起頭像要訴說什麼。鄧綏察覺了,馬上叫轉來問他的情況,完全了解了他受冤枉的一切事實,立刻逮捕洛陽令下獄抵罪。鄧綏此行還沒有回到宮裏,天就下了及時雨。
永初三年(109年)秋,鄧綏身體不舒服,左右的人憂慮惶恐,禱告神靈虔誠祝辭,希望能代命。鄧綏聽到,馬上譴責發怒,懇切地敕令掖庭令以下,隻能向神靈謝過祈福,不得狂妄地生出一些不吉祥的言語。照過去的舊例,到歲末主上要對遣歸的衛士進行犒賞酒食,舉行驅陰導陽驅除疫鬼的大儺儀式。鄧綏認為陰陽不和,戎馬幹戈迭起,詔令饗宴不要設戲作樂,舉行大儺逐疫,減去侲子半數,一律不用象、駱駝等。豐年則恢複原來老樣子。太後自進入宮掖,跟著大家學習經書,兼習天文、算數。白天勤理王政,晚上就誦讀詩書,隻怕發生謬誤,有乖典章製度,便博引廣選很多儒者如劉珍等及博士、議郎、四府掾史五十餘人,聚詣東觀校對審核傳記。事畢上奏禦座,分別賜與葛布各不等。又詔令中官近臣在東觀受讀經傳,從而教授宮人,左右學習誦讀,早晚濟濟一堂。鄧綏母陰氏新野君去世之時,鄧綏親自服侍疾病,至於最後一息,哀毀憂損,超過一般情況。贈予長公主赤綬、東園秘器、玉衣繡衾,又賜布三萬匹,錢三千萬。鄧騭等堅決謙讓不受錢布。派司空持節維護喪事,一切儀式比照東海恭王的樣子,諡為敬君。鄧綏憂愁緘默居喪完了,久旱不雨,鄧綏接連三日到洛陽,審視記錄囚徒罪狀,清理出死罪三十六人,剃去頰須的二歲刑八十人,其餘減罪從死刑、刖右趾以下至司寇的不等。
永初七年(113年)正月,開始入太廟,齋戒七日,賞賜公卿百僚各不等。十二日,參謁宗廟。率領命婦及群妾相助舉行禮儀,與皇帝交替親薦九獻,成禮而還。下詔令說:“大抵供薦新味,多半不適應節候,有的積養強行催化成熟,有的在萌芽狀態就采摘挖掘,味道還沒有形成就夭折而不得遂其生長,這難道是順應天時而培育萬物嗎?有的書上說:‘不到時候還沒有成熟的食物,有傷於人,不宜奉供養。’自今以往,奉祠陵廟及供禦用之物,都要到了時節才貢上。”這樣,共省卻二十三種食物。自鄧綏臨朝,有十年水旱之災,四夷外侵,盜賊內起。太後每聽到老百姓饑荒,就通宵不能入睡,生活供給,親自減少或撤除,用以救濟災難困苦,所以天下恢複平靜,年歲還得到豐收。
提到鄧綏,我們有必要談到近期播出的一部劇,名叫《班淑傳奇》,裏麵有一個偉大的太後,名叫鄧綏,他的政治清明,但是有一個花心的大哥鄧鷙,那麼真實的曆史中鄧太後是怎樣一個?
請看下集:皇帝的錯誤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