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1.東漢皇帝的即位規律(1 / 2)

東漢的皇帝,漢世祖劉秀即位的時候整整三十歲,漢明帝劉莊即位的時候年齡不過三十歲,我們這一卷的主人公從壽命和即位年齡上麵創造了又一個奇跡。

我們這一次要講的皇帝,是東漢王朝的第三任皇帝,這位皇帝是上一卷皇帝的兒子,生母是漢明帝劉莊的妃子賈貴人,永平三年(公元60年)二月十九日,劉炟被立為皇太子,時年三歲。劉炟年少寬容,愛好儒術,很受父親漢明帝的器重。

劉炟的性格屬於可以繼承父親劉莊的守成事業的人,但是無奈漢明帝劉莊太勤奮了,四十八歲那年漢明帝積勞成疾駕崩歸天,然後劉炟作為太子登上了皇位。

可是這一年,劉炟的年齡才隻有十八歲,就在此刻馬明德皇後站了出來,擔當起了皇太後的職責。

次年,也就是公元前76年,劉炟正式登上了皇帝的位置,就在這一年改元建初。永平年號也在這一天畫上了句號。

在漢章帝統治階段,漢朝進入了穩定發展的升勢階段,章帝在位的十三年裏麵,對於國家來說是最為有貢獻的十三年,但是在後宮裏麵,整治的最為無力。

漢章帝的皇後就是後來的竇太後,是東漢後宮****的第一人。現在我們要講的是政治上麵的章帝,生活上麵的事情我們還是下一集再說。

如果說要我把漢章帝比作周朝的哪一位皇帝,我希望把他比作周朝的康王,也難為他們在世的時候,堅持了祖先的夢想,在他們死後,國家就開始亂了。

漢章帝對政治的第一個貢獻就是“政寬刑疏”,這也是和周康王的“刑具四十年不用”是一樣一樣的。

漢章帝忠厚仁義,篤於親係,而且漢章帝的政令刑罰的確也是比較寬疏。例如依東漢製度,官員貪汙要禁錮三世,即三代人都不準為官。漢章帝廢除這項製度。而漢章帝對官員和貴族的賞賜,往往超過規定的限額,造成國家財政的困難,且把這些負擔都轉嫁到人民頭上。可見漢章帝之寬疏,並非完全建立在原則之上。

漢章帝的一些政令刑罰,有時並非建立在事實基礎上,而在於災祥讖緯之學。建初元年(76年),兗、豫、徐等州發生嚴重的旱災,赤地千裏,饑民遍野。漢章帝一方麵調集國庫糧食緊急救援饑餓中的人民,一方麵召集大臣商討解決辦法,按照當時人們流行的看法,水旱荒年是由於陰陽失調,而陰陽失調又與政事有關。司徒鮑昱痛陳時弊:“前幾年治楚王劉英獄,抓人成百上千。這些人並不是都有罪,受牽連而坐獄的人恐怕有一半是冤枉的。那些判處徒刑的人遠離家鄉、骨肉分離,死了靈魂也不得安息。這就致使陰陽失調、水旱成災。現在不如赦免這些刑徒,解除監禁,讓其回家和親人團聚,這樣也許能致和氣,使天降甘露、解除旱情,免除黎民百姓的痛苦。”尚書陳寵也上疏說:“治理國家大事就如調整琴瑟的弦一樣,弦調得太緊就會崩斷,刑罰太嚴也會激起人民的不滿。建議陛下進一步寬緩刑罰。”漢章帝聽從他們的建議,大赦天下,寬緩刑罰。

緊接著,漢章帝又執行了一條比較特殊的政策——“禁除酷刑”。漢章帝在位期間,行寬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謀逆等大罪則親屬皆受牽連的禁令。命罪人減刑遷到邊境地區。禁用酷刑,以尚書陳寵之議,除刑罰殘酷的條文五十餘條。禁鹽、鐵私煮、私鑄。注重選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為政治清明的保證。打擊豪強地主兼並土地,采取優惠政策募民墾荒,鼓勵人口增殖,減輕徭役賦稅。

在文化上麵,漢章帝還是提倡“儒學治國”。建初八年(83年),選高才生受學《左氏春秋》、《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因經學家多分歧,集中諸卿、博士等於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並命班固將討論結果整理成書,名為《白虎通德論》(又稱《白虎通議》、《白虎通》),這部書係統地吸收了陰陽五行和讖緯之學,形成今文經學派的主要論點,是繼董仲舒以來儒家神秘主義哲學的進一步發展。改革曆法,始用李梵等所作的《四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