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10.來自身毒的人(1 / 2)

首先來介紹一下身毒這個國家,身毒其實就是我們後來稱呼的“天竺”的諧音,所謂天竺就是指的印度的說法並不科學,因為天竺並不指的是一個國家,而是指的一個流域,就是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在公元前六世紀形成了一種宗教,而這種宗教相傳是由淨飯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立的,喬達摩·悉達多活了八十一歲,從六世紀的中葉一直活到五世紀的前葉,從公元前五百八十三年到公元前四百八十三年。

喬達摩·悉達多在放棄王國繼承權之後,遊曆長達五十四年,最終在樹下圓寂。他所創立的教派最後被稱為了“佛教”,佛教最終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但是那隻是很籠統的傳入,就是幾個和尚帶著幾本經書來到中國。真正係統的接收到佛教信息的時代是從東漢明帝時代,畢竟西漢末年天下大亂,誰還會講究什麼佛教的理念。

首先文帝和明帝都主張節儉,也代表著那時候的政治取向比較傾斜於金牛座,節儉的程度也是很高的。其次文帝和明帝都是處於中興時代的,而且都有廟號,隻不過文帝的廟號是光武帝上的,而明帝的廟號是漢獻帝上的。

喬達摩·悉達多這個人實際上隻是一個小國的國王,印度本身是一個四分五裂的狀況,能夠拋棄繼承權去四方宣揚佛法,這本身就是一種偉大的胸懷,再加上過人的膽魄,喬達摩·悉達多所想的不僅僅是印度的民眾,他更想的是世界的安寧。

如果沒有安寧,那麼什麼富足,什麼快樂都將會化為烏有。那麼佛教是如何傳入中國的呢?這還要從這位二世祖皇帝做的一個夢說起。

有一次,劉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高大的金人,頭頂上放射白光,降臨在宮殿的中央。劉莊正要開口問,那金人又呼的一聲騰起淩空,一直向西方飛去。夢醒後,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會時,他向群臣詳述夢中所見,大多數人都不知其由。後來他有個博學的大臣說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明帝聽說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於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書及沙門(沙音娑,亦作娑門,亦譯作桑門),並於洛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

劉莊對於經濟上的貢獻很少,但是對於文化上麵的見識確實很豐富。首先他在佛教傳入的情況下,仍然沒有忽略對儒家經學思想的重視程度,相反他更加提倡儒家的禮。

劉莊尚儒學,他命令皇太子、諸侯王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弟,都要讀經。又在南宮設太學,聘任高明的經師傳道授業。劉莊在五經之中,又獨重孝經。倡導“以孝治天下”。甚至命令期門羽林的守衛士兵都要背誦孝經。對禮儀製度劉莊也非常重視。他親自與東平王劉蒼討論,製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儀式,按等級建立了一套天子王侯百官的車服製度。

在對外關係上麵,漢朝和匈奴的關係是延續四百年的症結,所謂對外關係,秦漢和匈奴以及後麵的北魏和柔然、塞北三朝與蒙古、明朝與北元三國都是對外關係問題,因為塞北三朝和宋朝處於互相學習的階段,本質上已經趨近於宋朝中原文明,所以他們可以代表中國北方的力量。

光武重建漢朝後,因為國力的不足,一改武帝時對匈奴的戰略攻勢,轉為防禦。後來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匈奴主動要求內附,光武冊封南匈奴,而且還和他們和親。北匈奴看到東漢和南匈奴和親,也要求和親。光武於是和公卿們商量,一時難以決定。這時已是太子的劉莊說,北匈奴因為南匈奴內附、和親所以害怕我們,如果我們不攻擊北匈奴,又和他們和親。北匈奴不怕我們,南匈奴也會對我們有二心的。光武於是決定不和北匈奴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