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帝駕崩,劉莊繼位,被後世稱為漢明帝。
劉莊登基後,繼續奉行光武帝在位時期為鞏固東漢統治而推行的各項政策。對於依仗權勢,作威作福的外戚、大臣嚴加懲處。比如護羌校尉竇林係大司空竇融親屬,既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
永平二年(公元59年),竇林坐欺君罔上、貪贓枉法罪下獄論死。劉莊以竇融管教子弟不嚴,數次下詔責罰,將竇融罷官。後來,劉莊之弟楚王劉英、廣陵王劉荊、司徒虞延、司徒邢穆等都以有罪自殺;河東尹薛昭、司隸校尉王康、駙馬都尉韓光等也都先後坐事論死。可見明帝對於外戚、大臣以至宗室諸王控禦極嚴,一旦犯法,從嚴治罪,決不因其官職高、地位親近而加以寬貸。於是,群臣震恐,朝廷肅然。
劉莊還注意整頓吏治,對地方官吏進行嚴格的考察和黜陟。從慎重選舉官吏著手,對吏治進行整頓。永平九年(公元66年)又“令司隸校尉、部刺史歲上墨綬長吏視事三歲以上理狀尤異者各一人,與計偕上;及尤不政理者,亦以聞。”規定出對地方官吏的考察黜陟製度,每年進行一次。在選官用人上,劉莊嚴令杜絕權門請托。他的姊妹館陶公主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
劉莊在位期間多次下詔減免賦稅徭役,減輕刑罰;令官吏勸督農桑,治理病蟲害;並以公田賜與或賦與貧民。此外,劉莊大力興修農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治理黃河。西漢末年以來,黃河年久失修,為患益甚,“兗、豫百姓怨歎”。明帝乃令著名水利專家王景和王吳率兵卒數十萬人治水。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裏,十裏立一水門,令更桐洄注,無複潰漏之患,從而保障了黃河中下遊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劉莊提倡節儉,宮廷生活不尚奢侈,一時之間,上行下效。
所以,當時民安其業,戶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國載於戶籍的人口為2100多萬,至劉莊統治後期,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激增至3400多萬。
如果這三千四百多萬是事實人口的話,那麼一共這麼多的人口,足可以抽出一千萬的人去北方開疆拓土,畢竟北方原來的時候還是有一部分土地屬於前漢。
緊接著,劉莊不辭辛勞的去征服那些還沒有發展起來或者說發展比漢朝晚的民族。其實我們在西漢卷裏麵講到過“開疆拓土”和“侵略擴張”的區別。開疆拓土就是產生比較早的民族占領產生比較晚的民族,比如說昌南國占領悠若帕洲、太陽國占領阿米利香洲(最後一個字用日語名字發音),都可以算作開疆拓土。而侵掠則是產生比較晚的國家占領產生比較早的國家,比如說**戰爭、豐臣秀吉進攻朝鮮的“壬辰倭亂”和“丁酉再亂”(來源於朝鮮王朝的稱謂)等等等等。
在國力增強的基礎上,劉莊積極經營邊疆,與北匈奴爭奪西域。光武帝統治時期,因忙於恢複社會生產和安定社會秩序,無力經營邊疆,對西北地區暫時采取羈縻政策。到了明帝永平末年,國勢強盛,劉莊乃改弦易轍,變過去的消極羈縻為積極經營。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劉莊派遣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率兵駐屯涼州,以為經營西北的準備。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春,劉莊命竇固、耿秉等分四路出擊北匈奴。竇固率軍出酒泉,大敗匈奴呼衍王於天山,留兵屯守伊吾盧城(今新疆哈密西),並遣假司馬班超等率所部吏士三十六人,先後在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帶)、於闐(今新疆和田)擊敗親匈奴勢力。“於是諸國皆遣子入侍,西域與漢絕六十五載,至是乃複通焉。”
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竇固、耿秉等率領大軍再次擊敗北匈奴於蒲類海(今新疆巴裏坤湖)後,複置西域都護、戊已校尉於龜茲(今新疆庫車)、車師(今新疆吐魯番),恢複漢朝對西域地區的統治。
劉莊的政治功績有四點,第一點就是嚴防外戚,第二點就是嚴苛馭下,第三點就是打擊宗室,第四點就是限製豪強。
先說第一點,嚴防外戚。
劉莊即位後,一切遵奉光武製度。劉莊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他嚴令後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範。他在位時,他的舅舅們都位不過九卿。館陶長公主想替他兒子求個郎官做,劉莊寧可送給外甥一千萬錢,也不答應。大臣閻章才學出眾,工作突出,但因兩個妹妹是後宮嬪妃,;劉莊為不破壞外戚不封侯參政的規矩,硬是不提拔閻章。
但同時,劉莊又委任開國元勳高密侯鄧禹為太傅,同母弟東平王劉蒼為驃騎將軍,光武朝太尉趙熹保留原職,使宗室、功臣、官僚集團都有了自己的政治代表。同時對生母陰太後、異母郭聖通(已經去世)都非常尊重、平等對待,贏得了外戚和臣下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