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長斑的血瘀體質,養生要血脈通暢(1 / 3)

走進血瘀體質

血瘀體質主要是因為氣血在身體阻滯。究其原因,不外乎寒邪入侵,情誌不遂,或者久病體虛,或久居寒冷地區,以及髒腑功能失調等造成,以身體較瘦的人為主。

血瘀體質的主要症狀

中醫上認為,血瘀體質的形成是因熱、因寒、因氣、因血四方麵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因氣而瘀,即氣滯血瘀。“氣為血帥”,“血離其氣,則血瘀積而不流”,自然會導致瘀血的發生。

血瘀體質的常見症狀如下:

1.頭發易脫落。皮膚灰暗缺乏光澤,膚質粗糙幹燥,有皮屑,甚者如魚鱗。

2.嘴唇顏色深,尤以嘴唇邊緣更為明顯。眼眶暗黑,上下眼瞼也呈現紫色或黑色。

3.舌質青紫,或有點點紫色,症狀輕者時有時無,重者常有,並且很難消退。

4.手指甲或腳指甲變硬增厚,症狀輕的人指甲表麵高低不平,有條狀或點狀白色花紋。

5.頭、胸、腹、背、腰、四肢等部位有固定的疼痛,並時常發作。

6.胃部常感覺飽脹難消,感覺不適。7.婦女常有痛經、閉經現象。

七情所傷易致瘀血

血瘀體質的形成有外因的作用,也有內因的作用。外因就是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的侵襲;內因是五髒六腑運行失常,而造成血脈瘀阻、濕濁內停,久而久之,就形成血瘀體質。人有七種情緒,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如果心態不夠平和,經常情緒失控,大喜大悲或者陷於某種壞情緒不能解脫,必然會引起髒腑功能失常,體內氣血失調,就會形成血瘀體質。

氣滯和血瘀互為因果

氣滯血瘀在生活中可能會經常聽到,那麼什麼是氣滯,什麼是血瘀?是怎麼引起的?二者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它們又會對我們的健康有何影響?我們平日裏又該如何應對?這些一定是大家特別想弄明白的事情。

氣滯是指髒腑、經絡之氣阻滯不暢。飲食邪氣、七情鬱結、體弱氣虛不運等都是導致氣滯的重要原因,氣滯過甚就會導致血瘀。血瘀是由於體內有血液停滯,造成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的病理過程。寒凝、熱結、氣滯、氣虛都是引發血瘀的病因。氣滯血瘀,可以是由氣的運行不暢,引起血的運行瘀滯,這種情況是先有氣滯,由氣滯而導致血瘀;也有時是由離經之血等瘀血阻滯,影響氣的運行,這種情況是先有血瘀,由血瘀導致氣滯;當然,也可能會是因為閃挫等損傷,而使氣滯與血瘀同時形成。也就是說,氣滯與血瘀常常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中醫講究氣血,《素問·調經論篇》載:“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故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今血與氣相失,故為虛焉。絡之與孫脈,俱輸於經,血與氣並,則為實焉。”也就是說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之物質基礎,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如果氣血運行不暢,就會沿著經絡循行的部位發生病變。

當然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氣滯和血瘀又各有偏頗,偏於氣滯的人容易胸悶善歎息,兩脅脹痛,噯氣,咽部有異物感,情緒波動時易腹痛腹瀉,女性會出現乳房、小腹脹痛;偏於血瘀的人口唇紫暗,皮膚易瘀青或粗糙,局部刺痛或絞痛固定不移,或觸及腫塊,麵部色素沉著,眼圈黑,黃褐斑,女性痛經,經色紫暗夾有血塊,或閉經。

血瘀體質是吃出來的

血液黏稠了,流動不暢時,就會出現瘀血。而血液是否黏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飲食的原因,我們吃進去的東西經過消化後,分解出來的糖、蛋白質、脂肪會直接進入血液。其中礦物質和鹽類能很好地溶解於血液。相對於這些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物質,脂肪就屬於一個“危險分子”了。

如果經常吃一些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就會使血液中的脂肪變得豐富。血液屬陰,是個水環境,很多脂肪類物質,如甘油三酯等就像河流中漂浮的藻類一樣,不僅會使血液變得黏膩,還會到處堆積、阻塞河道,使血管變得狹窄。一旦血管壁變得脆弱,血液的流動也會因為受阻而減慢。這樣下去,身體裏的血液循環就會受到很大影響,血瘀體質也會不請自來了。

寒凝則血滯,受寒自然瘀血

《黃帝內經》中關於“氣血的運行”有這樣的論述:“血得溫而行,遇寒則凝。”這裏所說的“寒”有“外寒”和“內寒”之分。“外寒”指的是環境溫度的降低,而“內寒”則是體內環境冷寒,濕氣大。比如心、腦血管等方麵的疾病大多是因“內寒”所致。

經常有人會在一覺醒來時發現身上出現瘀青,又確信自己沒被磕碰過。這就可能是夜裏受涼,體內進了寒氣的原因。居住在寒冷地區的人有很多就是血瘀體質,也是這個原因。寒邪之氣侵入了血脈,寒凝則血滯,血液受凍也會凝結成塊,形成瘀血。

血瘀體質會帶來腰痛、頸痛等各種身體疼痛,身上長瘀斑和臉上出現色斑都是血瘀體質導致的。瘀血的人還很容易患上高血壓、靜脈曲張之類的典型循環係統方麵的疾病,血瘀體質的女性則會經常遭受痛經的折磨,而血瘀體質的男性則易患上前列腺增生等苦不堪言的疾病。由此看來,瘀血帶來的痛苦不容忽視。

易感疾病調養

血瘀體質的人麵色偏黯,皮膚比較粗糙,嘴唇顏色偏暗,容易煩躁、健忘、性情急躁,容易罹患高血壓、靜脈曲張、頸椎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通過適當的運動調養和飲食調補,能達到血瘀體質的養生效果。

高血壓——瘀血不通

據調查,目前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已經高達11.68%,基本上10個人中就有一人患高血壓。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血壓升高呢?

導致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還是跟飲食有關。飲食中攝入脂肪成分太多、吃得太鹹和飲酒過度都會引起高血壓。此外,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或者過度勞累也是高血壓的誘因。

中醫將高血壓歸為“肝風”的範疇,認為“瘀滯不行,皆能眩暈”。意思就是說血瘀體質的人氣血受到阻擋,不能通行時,就像水壩裏的水位一樣越積越高,致使血管的壓力越來越大,就成了高血壓。

所以,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控製食量,每餐不可吃得過飽,要遠離肥膩食品,這樣既能控製血壓,也能控製體重。主食多吃雜糧、粗糧,比如糙米、玉米、蕎麥等。蔬菜水果也必不可少,如蘑菇、蘿卜、海帶、菠菜、馬鈴薯、蘋果、南瓜、柿子等都是降血壓的好食物。同時,飲食不可過鹹,要保持鈣質的攝入,不喝刺激性飲料,如濃茶、咖啡等,更要嚴格控製飲酒。

●日常動作降血壓

1.聳肩膀:兩側肩關節上下前後活動,做環轉,一次2分鍾。

2.按摩腹部:左右手掌相疊,以肚臍為圓心,慢慢轉動,直到感覺到熱。

3.推額頭:把雙手大魚際緊貼在前額中央,由太陽穴揉到風池穴,反複操作,約2分鍾。

4.捏掌心:用左手拇指按右手掌心,向外一直按到指尖,再返回掌心,重複按摩到各個手指。然後換左手掌。

5.握拳:雙手前伸,手臂伸直,重複握拳、張開的動作,每次10下。

6.叩腳掌:坐在椅子上,用拳頭叩擊腳掌,每側每次各50下。

●食療妙方推薦

胡桃糯米粥

材料:胡桃150克,糯米80克,糖或鹽適量。

做法:胡桃去皮去膜,加適量清水放入榨汁機中打碎成汁;糯米淘洗幹淨,放入鍋中,加水小火熬成粥,粥熟後加入胡桃汁、鹽或糖稍煮片刻即可。

瓜子桃仁粥

材料:瓜子30克,桃仁15克,粳米100克,糖適量。

做法:桃仁去皮,加水研磨或搗爛成泥狀;粳米放入鍋中,再加入桃仁泥、瓜子和適量水,一起煮稀粥,加糖調味即可。

靜脈曲張——血管不堪重負

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偏瘦的人,腿上總有一些彎彎曲曲的血管突出在皮膚表麵,疙疙瘩瘩的,像蚯蚓一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青筋”。這也是一種病,醫學上稱之為“靜脈曲張”。靜脈曲張在女性和老年人中更為常見,是血瘀體質的一種常見病症。它是怎麼發生的呢?

相對於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壁的彈性較小。所謂血瘀體質,就是氣血的運行不通暢,靜脈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推動血液前行,這樣血就會凝滯,停留在身體的某些部位。靜脈血管在這種壓力下擴張變形,久而久之,毛細血管會因為循環不良而硬化壞死,就成了靜脈曲張。

●維生素E——保護血管的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