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字鞋的設計、推廣和影響力,都是李寧公司依靠組織的力量去實現的。
李寧認為做企業不能像個人體操一樣單打獨鬥,而要依靠組織和集體的力量:“體操作為個人項目,很多人會把夢想寄托在我的身上,期待我去實現奪冠的目標,而我的努力也就是為國爭光、為父母爭光、為祖宗爭光。而企業雖然是一個機構、一個組織,但領導者同樣要堅持一個夢想,更多時候是為了員工在努力。不同之處在於做企業要學會依靠組織的力量去實現這個夢想。”
在運用網絡文化過程中,李寧總結出了組織、文化、戰略三者的關係。他認為,戰略影響文化,文化指導組織行為,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優秀的團隊來推動:“組織、文化、戰略三者的關係是:組織必須有文化,文化必須與戰略相匹配,而戰略會影響組織的結構和文化的積累。它們形成了一個循環互動的過程,需要時間的磨合與團隊的推動。這種推動既來自於領導層,也必須包括部門經理乃至一線員工。”
李寧認為在網絡文化發達的今天,企業文化要包容這種新興文化,賦予品牌新的內容,才能與時俱進,獲得開放、快速的發展。他認為:“企業應該有一個共同的企業文化,品牌應該有文化的內涵。這樣,企業可以基於同一平台,共同開放、發揮,尋求一個共同的目標,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囧”字鞋就是李寧運用網絡文化的典型案例。
“囧”字從2008年開始在中文地區的網絡社群間成為一種流行的表情符號,成為網絡聊天、論壇、博客中使用最頻繁的字之一,並被賦予“鬱悶、悲傷、無奈”之意。“很很強大”的李寧“囧”字鞋,從2009年7月開始上市銷售,結果網友們都覺得有意思,於是以鞋傳“囧”,競相購買,很快“囧”字鞋就成為李寧公司新興的利潤增長點。
“囧”字鞋通過網絡營銷,使李寧品牌性格更加生動、更加鮮活。李寧認為做企業不能靠光杆司令,要靠大家協作。這個大家包括管理層、基層員工、供應商、經銷商、客戶等,所以李寧說:“做體育冠軍是大家的夢想,由我來完成;做企業是我的夢想,由大家來實現。”
李寧“囧”字鞋的勝利,是品牌性格化戰略的勝利,也可以說是網絡營銷的勝利。在李寧看來,成功產品的背後是團隊集體努力的結果。“囧”字鞋的成功也不例外,那是李寧公司設計、研發、銷售和管理團隊的合力結果。他指出:“在公眾能看到的產品背後,還有相關的服務、對市場需求的考察、品牌推廣活動等等,是一個團隊集體努力的結果。而我在其中隻是參與了董事會的討論,不涉及具體業務,否則公司治理結構的模型就會改變。”
李寧“囧”字鞋的成功,除了品牌性格化之外,還歸功於網民的消費習慣,那就是求新、從眾。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網民隊伍也日益壯大,網民具有年輕化、知識化的特點,樂於接受新生事物,消費能力也較強,是一個龐大的潛在市場。李寧公司根據網民的性格特點,不僅作好一次“囧”字鞋的網絡營銷,還為後續產品的開發和品牌延伸奠定了基礎。
5.狙擊大眾市場和明星市場
目前,李寧公司將品牌性格化的成果廣泛應用於本土大眾市場和國際明星市場,這兩個市場就像風火輪一樣雙重驅動著李寧公司的發展。
2010年,李寧品牌創立20年,在中國市場上剛剛超越阿迪達斯,緊逼耐克。
而創始人李寧,這位昔日意氣風發的“體操王子”,已經是一個兩鬢泛白的中年人。然而,李寧老當益壯,在品牌經營和延續發展中不斷貢獻獨特的智力與指導思想,可謂“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李寧認為組建公司進行商業經營,是一項極其複雜的係統工程,孤芳自賞、任人唯親、唯利是圖都會導致公司的衰敗。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李寧說:“絕不能讓自己或自己人成為公司發展的阻礙。”
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中,由於沒有參賽條件的限製,各參賽國都派出了強大的陣容,而此時的中國對李寧的期望也很高,李寧承擔著很大的壓力,導致比賽中發揮失常,從鞍馬上麵掉下來,在吊環比賽中也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回國後,很多國人不理解他,認為他是在丟中國人的臉,不配當“體操王子”,報紙輿論也給了他各種壓力,導致李寧心灰意冷。李寧在總結漢城奧運會的失敗原因時,坦誠道:“那個時候人們需要金牌,不需要體育。體委需要冠軍,不需要運動員。”
隻需要冠軍,不需要運動員,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猶如殺雞取卵得不償失。在體育明星路上,體製給李寧帶來了無上的榮譽,也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所以,李寧創辦公司後一直都強調體製創新、靈活經營,以奪取本土大眾市場和國際明星市場。
1989年,李寧選擇退役,先是投身健力寶公司,後於1990年辭職,下海經商,並有了我們現在喜歡的年輕、時尚、動感的李寧品牌。李寧品牌也是內地第一個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運動品牌。回想當時創業的想法,李寧說:“就是因為失敗了,就到李經緯(健力寶公司)這兒來嚐試一下,沒有多麼複雜。”
縱觀李寧所走的曆程,創業的動機就是“努力再站起來”。李寧身上有許多企業的身影,中國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在失敗落寞中吞下自己的孤獨與痛苦,憑借著堅忍不拔的品質、包容世俗的心境,才能走到今天的。李寧說:“(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的失利)那不是我唯一的一次失敗。李寧品牌就是要鼓勵人們堅持鍛煉自己的身體和意誌,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成為傳奇。”
李寧的傳奇,就是依靠民族品牌在本土大眾市場和國際明星市場上的成熟運作。在本土大眾市場上,李寧品牌表現出的是“休閑生活係列”;在明星品牌上,李寧品牌表現出的是“專業運動係列”。李寧品牌,真正滿足了廣大體育運動愛好者的多層次需求,如運動裝備需求、專業運動需求、輕運動需求、休閑生活需求,等等。
李寧品牌在本土大眾市場的運作,主要為了滿足低端消費者的運動需求,如學生、職工、社區參賽隊等。因為低端成交,所以時常被人們視為盜版、山寨和地攤貨。
為了提升品牌形象,李寧公司積極與國際巨星合作開發國際明星市場。國際明星市場開發之後,便可以帶動本土大眾市場擴大發展,而且品牌形象也大大提高。
2006年8月,李寧公司選擇美國籃球明星奧尼爾作為大中華區代言人,開啟了國內體育用品公司讚助美國職業男籃頂級巨星的第一次合作探索。李寧公司與奧尼爾擁有的Bunkman品牌合作推出李寧Shaq係列產品,開創了國內體育用品公司與NBA頂級籃球巨星聯合開展個人品牌授權的合作先例。
國際巨星,世人矚目,所以其身上的裝備理所當然也成為關注的焦點。李寧公司通過明星代言、展示明星裝備,使自己品牌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高。李寧在鞏固國內大眾市場的同時,一直致力於開發國際市場。李寧開發國際市場的方式很直接,那就是體育讚助。在2004年和2007年,李寧公司分別成為西班牙男籃與阿根廷男籃的讚助商。
其實早在1999年,李寧公司就把品牌國際化提上了戰略議程。李寧知道,這麼多跨國品牌之所以能在中國大行其道,不是靠新鮮、異國情調、新體驗等噱頭,而是靠質量、品質與服務的國際化較量。所以,李寧說:“如果我們想成為中國第一,就必須成為國際品牌。”
李寧品牌的國際化征程,可謂是過關斬將,屢建奇功,包括國際化合作、體育讚助活動、特許經銷商、創辦國外形象店等。
1999年8月,李寧公司第一次組成代表團,參加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ISPO博覽會(體育用品和運動時裝國際博覽會),主要目的之一是與海外經銷商接觸,以便征戰歐洲市場。
此後,李寧公司頻頻走向海外。2000年夏天,李寧公司與法國國家體操隊簽約,成為首個讚助國外運動隊的中國品牌。隨後,李寧又讚助了俄羅斯、西班牙、保加利亞、意大利、捷克等國家代表團,涵蓋足球、籃球、體操等運動項目。
在這些讚助活動的帶動下,李寧公司開始打入國際市場。2000年,李寧公司在西班牙、希臘、法國等9個歐洲國家發展了自己的特許經銷商。2001年10月,李寧公司首家海外品牌形象店於西班牙桑坦德開業。
2009年,李寧公司以83.87億元人民幣的總業績在中國國內跑贏阿迪達斯,此時在它前麵的就隻有耐克了。這一成績,讓李寧的體育夢想更加接近現實。
李寧品牌先是中國大眾化,再走國際化,然後回歸國內市場進行本土爭霸,接著再重新國際化,最後實現全麵國際化。李寧品牌所走過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是來回反複的,所以人們說李寧品牌是曲線國際化。這一曲線國際化,最終在國際明星市場和本土大眾市場之間找到了平衡。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李寧“飛天跨越”點燃了奧運火炬,通過這一事件營銷,李寧品牌的影響力迅速提升。人們普遍認為這一事件是李寧品牌商業化的巔峰之作,而李寧認為,在奧運會上點燃火炬,這個榮譽屬於全世界的運動員:“這個榮譽不是李寧個人的,更不是李寧公司的。這代表中國人,代表全世界的運動員,如果我們把它商業化,就顯得我們的心胸太狹窄了。”
目前,李寧的個人資產已有10多億元,他已由“體操王子”成功轉型為企業家。我們期待李寧品牌通過品牌性格化戰略,逐步超越國際體育用品巨頭耐克,因為我們相信消費者是理智的,隻能你做得比別人好,自然能獲得品牌忠誠度和相應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