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品牌性格化:品牌一定要有性格(2 / 3)

第一,“80後”生活比較富裕、思想比較開放,擁有更多選擇機會,洋品牌不再成為他們的唯一選擇,如洋快餐不能取代中式餐館一樣;第二,“80後”崇尚網絡文化,喜歡娛樂互動,他們對品牌的忠誠度不高,品牌消費呈現階段性遷移現象,如今天喜歡耐克、明天喜歡李寧的大有人在;第三,新時代的明星對他們極具吸引力,仿效、追隨時尚消費,已成了“80後”生活的潛規則,如NBA賽事、明星看點,他們都能說得滔滔不絕。

李寧品牌可以通過品牌性格化,獲得更多“80後”的訂單;並通過網絡進行相關品牌推廣活動、事件營銷,不斷製造輿論,增加品牌曝光率和感知機會。李寧品牌還可以通過明星代言、明星包裝等方式,利用明星接力來傳遞李寧品牌的冠軍價值。

李寧說:“我是運動員出身,做的產品又跟體育相關,所以會有更多的靈感。

但一開始隻是粗略地想過有一個專門做體育用品的企業,而現在來看,包括設計、製造、銷售、股東利益、員工利益等等相關的一係列東西,都要進行全盤考慮。這麼多年來,我在創立品牌的同時,還不斷提高了處理問題的能力,完善了整個組織的體係。”

李寧目標消費者鎖定在“80後”,為品牌國際化夯實了市場基礎。李寧的首次國際化嚐試源於一次經營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讓李寧的業績大幅下滑,而阿迪達斯、耐克卻得以在中國內地繼續成長,李寧就此意識到跨國公司抵抗區域性經濟危機的能力較強,於是開始試水國際市場。1999年起,李寧公司成立國際貿易部,開始一係列國際化動作:赴海外參加體育用品博覽會,與海外經銷商接觸,聘請來自意大利、法國、韓國的一流設計師和版師,以及專業的開發管理人才,讚助國外體育隊伍,在海外開辟特許經銷商製度……李寧認為做企業要先確保生存,再謀求發展。在金融危機襲來的市場蕭條期,關鍵是尋求在新領域、新市場中的突破,從根本上保障生存。所以,“80後”市場是李寧公司重點爭奪的目標。李寧說:“整個市場都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消費需求不斷下降,這給很多企業都帶來了壓力。所以現在,我們製訂任何計劃都有兩套方案,除了尋求發展,關鍵是從根本上保障生存。生存才是第一位,活下來就是勝利。”

一般來說,企業進行國際化發展很難一帆風順,企業既要迎戰國際巨頭公司的擠壓,還要警惕國內新興品牌的競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李寧公司並不把競爭對手完全對立起來,而是將其看成是促進自身發展的“良師益友”。在李寧看來,對手即是成長的階梯。他認為:如果沒有世界級的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企業不會如此迅速地走向國際化。國際企業會帶來一些先進經營理念和技術,這些都會影響到中國企業的成長,也使得我們有了比較、學習和超越。另一方麵,如果沒有國內其他品牌如此迅速的發展,中國的體育用品行業也不會出現如今這種蓬勃發展的局麵。正是因為大家都有追求,在市場中競爭,才會觸動每個企業自身能力的提高。所以我覺得競爭對手都是非常可愛的,如果沒有他們,可能你自己也不知道你是誰、你在哪裏。

3.打造“90後李寧”

“90後李寧”是李寧公司針對“90後”人群進行的品牌性格化活動,讓李寧品牌的內涵更加貼近“90後”的性格特點。李寧公司對“90後”消費群體的定位是青少年為主的年輕一族。

企業在品牌建設和經營過程中,不要隻關注眼前利益,還要關注未來規劃。企業的未來規劃,就是製定中長期的戰略目標。李寧很早就製定了“90後李寧”的戰略目標:“90後李寧”在20歲生日之際超越耐克成為中國體育市場第二名。他也為李寧公司定下了未來10年的戰略目標:2009~2013年為國際化準備階段;2014~2018年是全麵國際化階段,成為世界體育品牌前五名和中國體育品牌第一名。

李寧認為戰略是通過團隊來完成的,唯有溝通才能整合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能力,才能真正實現團隊協同作戰。“90後”的市場機會非常大,所以李寧公司要通過首席執行官領導的團隊來完成規劃,打造“90後李寧”這一超級品牌。李寧說:“董事長不能隻做個戰略夢想者,而要做授權者、審批者。我們公司的整個結構是由首席執行官領導的團隊來完成規劃,通過董事會的批準和認可,然後實施。戰略是通過溝通來完成的。現在的戰略規劃越做越精細,也培養了一些能力,包括內部和外部的能力,這使得公司在發展中能夠考慮到市場機會和股東回報的需求。”

在拓展國際市場方麵,李寧公司顯得很有遠見,並未急功近利,而是采用了“先品牌後市場”的穩妥方式。李寧之所以要先打造國際品牌,再開拓國際市場,是因為要規避直接的對抗。李寧的“先品牌後市場”就是要避開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發揮本土優勢,休養生息,不斷增強品牌的擴容度和殺傷力,再尋找機會角逐國際市場。李寧說:“體操比賽不是直接的對抗,沒有身體的接觸,每一個運動員都是努力讓自己更完美。我也一直在將這種理念帶給我的公司。”

李寧積極進行品牌重塑,讓品牌與體育消費活動共同改進,真正解決了品牌不能適應產業靈活發展的問題。“靈敏、平衡、耐力、精準”,這些運動中講求的標準和原則,逐漸演變為李寧品牌的特質。

“90後李寧”已經完成了“保住80後,發展90後”的目標定位,其內涵更強調運動式變化。“90後李寧”還要通過產品提價消除地攤貨、山寨版的惡劣影響,開始在中國市場與耐克展開正麵競爭。

在市場競爭的夾縫中,很多企業會遭遇“上天不得,入地無門”的情況,過早遭遇“成長天花板”。當企業麵臨這種情況時,企業經營者要有堅韌不拔的自信力,還要有臥薪嚐膽的鍛造力,持之以恒地真正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商業競賽中笑到最後。

李寧認為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保持熱心和激情十分重要。擁有熱心和激情的企業家,一方麵會積極解決困難,另一方麵還作好了麵對失敗的準備。他說:“人要有一份熱心和激情,並在此驅使下製定目標並付諸行動。無論麵對多大的困難,都要想辦法邁過去,但是在心裏,要敢於作出接受失敗的準備。”

目前,李寧品牌上有阿迪達斯、耐克等高端品牌壓製,下有安踏、匹克等本土品牌爭奪市場。李寧認為在競爭夾縫中,企業不想被自己打垮,就要逆勢而上,不斷進取,發展壯大。這就像忍辱負重的運動員經過“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煎熬,靜靜地等待奪冠時刻的到來一樣。麵對未來的挑戰,“90後李寧”任重而道遠。李寧說:“近幾年,國內不少企業紅火了一陣,沒多久又銷聲匿跡。為什麼?我看不少人是被他們自己打垮的:個人賺了點錢,於是淺嚐輒止,不求進取。創業難,守業難,發展壯大更艱難!”

在競爭中失敗了再勇敢站起來,這就是企業的“運動員精神”。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這種“運動員精神”作為精神支撐,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市場情況。

“90後李寧”除了進行品牌重塑、價格體係調整、增強自信心、提振運動員精神之外,還開始更多的商業嚐試。如李寧公司開始進行醫藥分銷商投資及入股綠色能源企業等,這些都是為了實現運動式改進,以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李寧公司提出“90後李寧”發展戰略,是李寧不斷進行自我變革、自我超越的表現。在新時代,李寧引進新人才,保證企業持續、年輕化發展,而不是“倚老賣老”。他說:一個創業元老需要離開,並不是他會起到阻礙作用,而是因為一個人在一個位子坐太長時間,對這個崗位沒有好處。李寧公司作為一個成長型公司,本身需要不斷變革,不斷引進新的,更能符合企業發展階段能力的人才,這就像一個孩子,在什麼年紀就吃什麼東西、做什麼事。

“90後李寧”年輕,具有運動精神,麵對困難,擁有過人的膽識和堅韌不拔的毅力。這就是李寧品牌性格化之後,給人們帶來的全新消費理念。

4.品牌性格化營銷

網絡經濟是一種建立在網絡基礎之上,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經濟形態。網絡經濟中最具活力、最具影響力的就是網絡文化。網絡文化有別於傳統文化之處,在於它的信息快速傳播、時尚多元開放和理念超前、顛覆傳統。網絡文化是新興技術與文化內容的綜合體,是億萬網民消費的輿論導向,所以許多企業都積極利用網絡文化,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專項營銷。

李寧認為品牌的需求、環境的變化,往往會導致商業模式的變化。當下,網絡經濟正在改變著企業品牌的內涵。李寧說:“商業不是那麼美麗的事,商業不是今天這樣想明天這樣改變,這是由品牌的需求、環境的變化而導致的自然選擇。”

李寧通過改進網絡營銷模式獲得了市場先機。早在2005年,李寧就與網易體育頻道正式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網易原有的體育頻道更名為“李寧網易體育頻道”,雙方在市場活動、營銷資源、企業文化等方麵進行廣泛合作。

李寧認為企業成就來源於消費者的喜愛與支持,作為企業管理人員要廣開言路,多傾聽來自市場的聲音,才能真正為消費者創造價值。他說:“沒有中國體育愛好者和消費者的支持,我可能一事無成。有人說我天生會經商,我說不會。過去當運動員,我善於聽取教練的指導;今天當總經理,我善於捕捉別人的好建議!”

2008年年初,整個網絡交易的環境包括支付體係都已趨於良性發展,在李寧看來這是進入電子商務的好時機。2008年4月,李寧與IBM合作搭建了一個獨立於淘寶、易趣等平台之外的電子商務係統,名為“李寧官方商城”,這令李寧電子商務的羽翼更加豐滿。借助電子商務,李寧的銷售額在一年內增長了12倍,到2008年年底,其商城會員人數超過了6萬。電子商務平台搭建起來之後,李寧開始捕捉網絡文化元素,對網友群體進行產品線開發,於是孕育出了“囧”字鞋這種時尚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