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預謀全球化危機:在幾秒鍾內,祖傳被經濟全球化粉碎(2 / 3)

2.“丙種球蛋白”

丙種球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種蛋白質,通常來源於健康人的靜脈血,常被用來防止和治療感染,對慢性疲勞有顯著的改善作用。上升到管理學意義上講,所謂的“丙種球蛋白”,就是未來首席執行官和國際化管理層的代名詞。“丙種球蛋白”與人才國際化不同,“丙種球蛋白”好比是給自身打疫苗,而人才國際化就是到國外招納“雇傭兵”。

任正非為了應對“華為的冬天”,積極引進國際化管理層,迅速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通過強效管理,規避全球化危機。企業隻有有效規避全球化危機,才能不斷增強本土“肌體健康”,實現海外長線淘金。創業以來,任正非始終以危機來激勵自己完善華為,讓華為活得更久一些。任正非說: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充滿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10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敗的那天是一定會到來的,大家要準備好,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也是曆史規律。

近年來,華為積極進行職業化、流程化改造,不斷引入“丙種球蛋白”。任正非先依靠國際一流的管理顧問公司來實現製度改變,再由製度的改變逐步促進人的改變。當然,不論是國際化人才,還是引進型“丙種球蛋白”,都要以華為人員的流動為基礎。任正非認為,為了提升核心競爭力,人才內部流動是很重要的。他說:“我們現在正在擴張,還有許多新崗位,大家要趕快去占領這些新崗位,以免被裁掉。不管是對幹部還是普通員工,裁員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從來沒有承諾過像日本一樣執行終身雇傭製。我們公司從創建開始就是強調來去自由。內部流動是很重要的,當然這個流動有升有降,隻要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提升了,個人的升降又何妨呢?”

3.華為過冬七部曲

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全球化危機,華為早早就作好了過冬準備。通過學習和研究任正非發表的《華為的冬天》和《北國之春》,我們發現了華為過冬七部曲,也就是七根稻草:一是完善國際交流,二是壓縮競爭空間,三是保證企業現金流,四是危機預警製度,五是強化薄弱環節,六是增強區域經濟抗風險能力,七是不斷降低全球化運營成本。

企業國際化發展、全球化運營,首要的問題就是要完善國際交流,尊重和理解客戶需求。2001年春,任正非赴日本考察日本企業是怎樣度過亞洲金融危機的,回來後發表了《北國之春》一文:日本企業已經比亞洲其他國家更加國際化了,但他們總結失敗之因時,還是說他們不夠國際化。想想華為,我們比鬆下、NEC的國際化還差多少,有什麼可以值得盲目自豪的?亞洲企業的國際化本來就難,我國在封閉幾十年後,短短30年的發展,還不足以支撐國際化。華為的國際化步伐更難,大量的外籍員工讀不懂中文文檔,大量的國內員工英文也沒過關,僅這一點就足以看到華為國際化是多麼困難。如果不克服這些困難,華為也可能是曇花一現。

企業隻有通過完善國際交流,衝破分公司、部門業務壁壘,才能實現對客戶的虔誠服務。國際市場的競爭殘酷性讓許多企業望洋興歎,不敢越雷池一步。果敢的任正非帶領華為走出去,並通過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壓縮競爭空間,讓競爭對手無可乘之機。在《華為的冬天》中,任正非說:麵對競爭對手,要做一個國際市場秩序的維護者,而不是一個破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