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袁退休前是城裏一所小學的一名優秀老師,從教四十餘年,證書獎狀獲了一大摞。忙碌慣了的老袁一下退了下來,離開了學校,離開了孩子,還真是舍不得。
老袁所在的縣是個貧困縣,老家西山嘴更是大山裏的一個偏僻的小村落。這天,老袁回到離別多年的老家,誰知剛進村就聞到噩耗:村上一個孩子在上學途中,不小心掉下山崖摔死了!家人哭得死去活來。原來,西山嘴沒小學,西山嘴的孩子要念書,就得到山下學校來。為了念書,孩子們每天天沒亮就得起床,甚至挑燈夜行,一不小心就會出事。看著小小的生命為念書而逝去,老袁的心戰栗了,於是流著淚問身旁的老支書:“娃念書這麼受罪,為什麼村上不辦所小學校?”老支書也眼含熱淚,說:“村小村窮,辦不起來啊!沒校舍不說,更主要的是請不來老師,窮山惡水,沒路沒電的,誰願到這兒來教娃?兩年前已有一個娃在上學途中摔斷了腿。西山嘴的娃苦啊,要不念書念得遲,要不幹脆輟學不念。大人們不放心……”
老支書的話似重錘,一下下敲打在老袁的心頭。沒想到這次老家之行,給他的震動是這麼大:老家的孩子想念個書竟這麼難!於是老袁作出一個重大決定:回老家西山嘴辦一所學校,發揮餘熱,教西山嘴的孩子讀書。
老袁有這想法,可讓老支書吃驚不小:“老袁,我們這西山嘴,你也知道是個鳥不生蛋的地方,條件苦,你歲數這麼大了能受得了?再說,你來辦學,村上可付不了你工資……”老袁嗬嗬笑道:“我老袁是來教娃念書的,不是來掙錢的。我不要你們一分錢工資,隻是這校舍沒地方……”老支書見老袁不計報酬,真心來辦學,感動得不得了,二話沒說,就把自己的祖屋騰了出來,拾掇拾掇,整理出兩間教室。村民們一個個都歡天喜地,大家砍了些樹,添置上課桌凳,於是一所小學在西山嘴誕生了!老袁很高興,取名叫“雛燕小學”。
老袁的老伴早去世了,兒子小馬見父親要回老家辦學,不同意,說:“爸,那地方條件惡劣,生活艱苦,您身體又不好,能受得了?”老袁說:“我小時候在那兒待過,西山嘴其實並不像所想象的那樣惡劣,隻是沒水沒電沒路而已。你別擔心了,我還沒老到不能動。”小馬知道,父親心中隻有老家的孩子要念書,有了這願望,他是勸不動的。沒辦法,那地方缺醫少藥,隻好默默地買上一些常用藥讓父親帶上。望著瘦弱的兒子,老袁心裏也是苦,他就這麼一個兒子。兒子小馬原來在一家工廠上班,後來廠垮了,小馬失去了工作,現在是一家牛奶公司的臨時工,起早貪黑地送奶,很辛苦。如果他不到西山嘴來辦學,還能在家多拉扯拉扯兒子,起碼能幫他攢點錢買個房。可是西山嘴的孩子要念書啊!兒子,你就理解一下老爸吧……
老袁的“雛燕小學”幾乎不收費,山民窮,老袁不忍心收。為了讓孩子們都能念上書,老袁經常一個個去找,不收錢不說,甚至還倒貼錢。一些路遠的學生,中午不能回去,老袁就多熬上一鍋粥,多蒸上一盆饅頭,雖然隻有鹹菜,但老袁覺得和孩子們在一起吃很開心。老袁的一份退休工資,就這樣月月光了。為了節省花銷,老袁在山上開辟了一塊菜地,還養了幾隻雞。
這天,五年級的王大勇沒來上課,老袁忙問他的同座是怎麼回事。同座告訴老袁說,王大勇不念了,到山外掙錢去了!老袁聽了吃驚不小:這麼小的孩子,怎麼能出去掙錢?一放晚學,老袁顧不上生火做飯,急急忙忙往王大勇家趕去。
王大勇家住在後山坳裏,父親有點殘疾,母親有精神病,家裏條件很差,王大勇來念書,老袁沒收他一分錢學費,不過王大勇很用功,這讓老袁很欣慰。
王大勇的父親看到老袁來了,想躲,可讓老袁發現了,沒能躲得了。老袁把他從草堆後拽了出來,生氣道:“我說你這個做父親的,怎這麼糊塗,娃能念書,你為什麼不讓他念?我又不收你一分錢!這麼點大的一個娃,就讓他出去掙錢,你這個做父親的是不是太狠心了?喂,你低頭幹什麼?是不是不好意思?你給我抬起頭,看著我說話呀。”
王大勇的父親就抬起頭,老袁看到的是一張掛滿淚水的幹瘦的老臉。“我……我……”王大勇的父親哆嗦著說不出話來,突然他雙腿一軟,一下就跪在了老袁的麵前,放聲大哭:“老袁,我知道我對不起你,我知道我也對不起孩子,可、可我真的沒辦法了啊……”
原來,王大勇母親的精神病一斷了藥就常犯,犯了就亂砸東西。可吃藥一個月要一百多,家裏實在是拿不出啊!最近一次犯病,王大勇的母親把家裏的碗通通砸了,害得一家人現在吃飯隻能用瓢。王大勇是個懂事的孩子,看著母親犯病心痛不已,他於是決定不念書了,跟著一個遠房的舅舅出去掙錢,掙了錢給母親買藥。遠房的舅舅是個修傘換鍋底的,幹這活不需要什麼力氣,隻是一天跑到晚,人辛苦。
老袁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於是忙拉起王大勇的父親,從口袋裏掏出這個月還剩下的二百來塊錢,一下都塞到了他的手中:“老王,對不起,我錯怪你了。這二百塊錢你快拿去給妻子買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