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擁戴惠帝,蕭規曹隨(2 / 3)

經過初期的痛苦磨煉,呂後對皇權比劉邦更為重視,早期那位善良、懂事、能忍耐的呂雉小姐,已成為內心極端不安、焦慮、強悍和殘忍的呂太後了。

由於劉邦的8位兒子中,隻有劉盈是呂後所生,其餘則都是其他嬪妃所出,因此呂後也開始懷疑他們會不會來和劉盈奪權。

為平衡這股力量,在劉邦生前,呂後便刻意提拔其兄呂澤為周呂侯。

呂澤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呂台封為酈侯,呂產封為交侯,呂後的次兄呂釋之則封為建成侯。

最讓呂後痛恨的是趙王如意及其母戚夫人。

這對幾乎打敗呂後母子的競爭對手,成了她首先整肅的對象。

劉邦死後不久,呂後令內宮永巷官員逮捕戚夫人,並以囚犯身份打入監獄待審。

他並派使者急速召回在邯鄲的趙王如意,準備一起治罪。使者三次前往,都被趙國宰相周昌遣回,他要使者轉告呂後說:

“高皇帝(劉邦)指令臣輔佐趙王,趙王年紀尚小,需要保護。臣竊聞太後頗痛恨戚夫人,足以欲召趙王共誅之,臣不敢讓趙王回去,以免他受害。況且趙王正生病中,不能奉詔。”

由於周昌是呂後恩人,因此呂後雖生氣,也不敢強迫,最後隻好先將周昌調回京城。

周昌雖知是呂後陰謀,但皇命不可違,隻好先行至長安,再設法保護趙王如意。

接著呂後再派人召回趙王,由於其他臣屬不敢阻擋,隻好將趙王送回京師。

周昌已訴請剛當上皇帝的劉盈,要他出麵保護如意。

劉盈雖僅18歲,但個性仁慈,有主見。他知道呂後有意殺害如意,乃親至霸上迎接之,兩人共同入宮,並且共同起居、飲食。

因為劉盈貴為皇帝,呂後一時間也毫無辦法。

但呂後仍不死心,他派人嚴密監視劉盈和劉如意,以便找機會下手。

終於在1個月後,有天早上劉盈出外打獵,如意由於還小,早上起不來,沒有跟著同去。

利用這個空當,呂後立刻派人以配製成的毒湯,殺害了如意。

劉盈回來時,如意已死,他痛哭流涕,但也沒有辦法追究責任。

周昌知道如意被害,自恨有負劉邦委托,鬱鬱寡歡,從此不上朝,稱疾避居在家。呂後感於周昌曾為廢劉盈之事力爭的恩情,也不追究。兩年後,周昌病逝,賜諡悼侯,仍由其子繼其爵位。

處理掉趙王如意後,呂後又令人將戚夫人的手足砍斷,挖掉兩眼,並用藥物將耳弄聾,強飲啞藥,讓她不能說話,再置之於廁所中,稱作“人彘”。

幾天以後,呂後想氣氣不聽自己指揮的皇帝劉盈,便派太監邀請劉盈去觀賞“人彘”。

劉盈不知是什麼叫做人彘,便前往查看。

18歲的善良少年,看到這種慘狀自然大驚,立刻問太監這人是誰,為何如此淒慘?

太監回答是戚夫人。

劉盈聞之,魂飛魄散,放聲大哭,直到昏死。從此有1年多的時間,他神誌不清地躺在病床上,無法視事。

稍好後,他便派人向呂後表示:

“像這樣的殘忍行為,絕不是人可以作出來的,臣為太後子,非人也,終不能治天下,請自處吧!”

從此整日飲酒為樂,麻痹自己,不再上朝,以報複呂後的狠心。

為了擔心諸侯生變,呂後下令建構長安城的防禦體係,特別是鄰靠匈奴的西北方,更築造了堅強的城牆以為防守。

隔年,齊王劉肥由齊國入朝,拜見劉盈和呂後,劉盈便在太後前舉辦酒宴接風。由於劉肥年紀較劉盈為長,劉盈已不自認為是皇帝,便以兄禮侍奉劉肥,讓他坐於上位。

呂後看了非常不高興,乃令人用毒酒置於劉肥前,並令劉肥敬酒。

劉肥起身準備敬酒,劉盈也跟著站起來,欲和劉肥共飲。

呂後恐劉盈中毒,乃用手撥掉劉盈之酒杯。

劉盈嚇了一跳,便領悟有不對處,立刻向劉肥使眼色,劉肥也覺得奇怪,便不敢再喝,假裝酒醉,辭別而歸。

劉肥回到行館,立刻令人去探聽到底是怎麼回事,劉盈也派人告知是酒中有毒,並勸劉肥自己小心。劉肥大驚,立刻和隨從幕僚商量應付之道。內吏士勸告劉肥,要其獻出城陽郡給魯元公主(呂後所生)為湯沐邑,以討好太後,並表示忠誠。

劉肥立刻依其計,才得以安全返回齊國。

繼任的皇帝年少軟弱,呂後又殘忍奪權,新成立的漢皇朝陷入風雨飄搖中。

這段期間最辛苦的便是相國蕭何。

他一方麵要用盡各種方法,阻止呂後過分傷害劉氏政權,避免呂氏勢力擴大。

另一方麵還要疏導功臣們對呂後的不滿,避免強烈內爭,造成皇朝崩潰。

蕭何個性溫和審慎,加上在關中地區聲望甚高,呂後再強悍,於朝廷政事上仍不得不尊重蕭何。

呂氏一黨雖在呂後支持及指使下,全力奪權,但在蕭何的掌舵下,擴張的程度仍非常有限。

可是兩年下來,年老的蕭何健康情形更壞了,憂煩過度使他看來比實際年齡老了十多歲。

惠帝二年(前193年),蕭何由於長期勞累,終於臥病不起。

劉盈也深知蕭何的重要性,因此在蕭何病情惡化後,親自到相國府請教後事。

劉盈:“君相百歲以後,有誰可以繼任您的職位?”

蕭何:“知臣莫如主啊!”

劉盈“曹參如何?”

蕭何:“陛下得到勝任的人才,臣雖死也無遺憾了!”

其實,曹參接續蕭何的職務,早在劉邦的遺言中已確定,隻要蕭何去世時,曹參仍在,便具有合法的繼承權,又何必劉盈和蕭何再作確定呢?

可見這時候呂後一黨的奪權意向已很高,如果不再強化曹參接棒的合法性,也是有可能產生變數的。

一個是皇帝,一個是現任相國,雙方決定的事,在法律上和習俗禮節上自然不用向呂後報備了。

隔月,蕭何便去世了。

蕭何對漢皇朝最大的貢獻,應屬內政、財政和經濟方麵,他將創業時期必有的財務困難,作了非常有前瞻性的安排。

初入關中時,搶到秦國文書記錄,讓他得以正確掌握全國的生產實力及分布狀況,在開源和節流的合理規劃下,漢王朝初期的財務處理是非常成功的。

但蕭何本人卻不富有,除了英布造反時,為降低自己在關中的聲望,曾故意強購民產外,他在理財上是非常保守的。他每購置田產必找窮鄉僻壤的劣地,以免傷及農人的生產力;雖然規劃興建豪華宮室,自己家卻窄小簡陋,一點也不像相國府。

很多人勸他至少要為子孫準備點像樣的家產。

蕭何卻笑著表示:

“我的後世若賢能,必能師法我的儉樸,根本不會在乎家產;後世若不賢,再多的家產也會被人奪走的。”

功勞第一,食邑最多,但蕭何終其一生,恭儉勤勞,從未放任享受,輕賦薄稅,藏富於民,漢皇朝日後的富強,蕭何所培養的廉潔風氣貢獻最大。

曹參和蕭何一樣,原本都是劉邦亭長時代的上司;沛縣起義時,曹參和蕭何又同是主角,也是劉邦最早期的班底兼親密夥伴。

曹參和蕭何早年感情非常好。

楚漢相爭期間,蕭何在關中負責人力和糧秣的經營,曹參則在外麵負責戰爭。從出陳倉、定關中開始,曹參一直附屬於韓信軍團,黃河以北的戰事,曹參幾乎每戰必與,並負責相當重要的角色。

在韓信的軍團中,除了直屬部隊外,還有最主要的兩支附屬軍團——灌嬰負責的騎兵部隊和曹參負責的步兵部隊。

除了因為這兩人獨立作戰能力較強,對韓信這支主動攻擊經營黃河以北地區的軍團有實質的幫助外,他們也是劉邦用來監督韓信、分散韓信影響力的王牌棋子。

騎兵負責衝鋒和追擊,但真正攻城掠地擊潰敵人或占領城池的是曹參的步兵軍團,所以在辛苦和危險上,曹參更甚於灌嬰。

曹參個性勇猛,常在前線指揮,因此據說他全身受創達七十餘處,在皇朝論功時,曹參功勞僅次於蕭何,排名第二。

在封爵時,曹參不但最早被封,而且食邑萬戶,高於蕭何起初的八千戶之上。張良雖也封為萬戶,但時間仍在曹參之後。

如果不是劉邦以全方位精神,判定蕭何功勞第一,再追加兩千戶食邑,曹參卓越的軍功和勇猛的表現,在大家眼光中仍屬第一。

但這件事卻也造成曹參和蕭何的心結,從建國後到蕭何去世的8年多內,雙方似乎沒有什麼交往,劉邦甚至還刻意將曹參調往東方的齊國為相國。

在奉命為齊王劉肥之宰相後(公元前194年,廢諸侯相國法,相國改稱宰相)曹參在作風上卻有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他一反軍人的強勢作風,改采審慎弱勢的黃老之治,一切順其自然,不作刻意努力,追求政治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