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西征入鹹陽,不要財寶要圖籍(1 / 3)

從劉邦西征入鹹陽到建立大漢帝國,蕭何一直忠心耿耿,盡心盡力,留下了諸如收秦圖籍、月下追韓信、經略漢中、轉漕運兵……千古佳話,從而完成了自己從沛縣的小吏到漢朝開國丞相的人生轉變。

蕭何與劉邦起兵後,作為劉邦的主要助手,協助他處理軍隊的大小事務,盡心竭力,苦苦支撐。不久,他隨劉邦西征入鹹陽,從此開始了反秦、抗楚的鬥爭。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項梁在薛城(今山東滕縣東南)召開會議,對起義軍進行整頓。劉邦把家鄉的事情安排好,也參加了薛城會議。項梁說:“陳王已死,國不可一日無主,我請大家來商議一下,共推一個楚王。”有人說:“請將軍做主吧。”還有人直接就說:“請將軍自己做楚王吧。”項梁心知不能自己稱王,正在為難,衛士報告說居巢人範增求見。項梁早就聽說範增是個有名的謀士,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計,於是趕緊親自出來迎接。

範增說:“我今年70多歲了,本不想出來,可是聽說將軍家世代是我們楚國的大將,將軍更是虛懷若穀接待天下人士,我才冒昧前來說幾句話。”項梁非常尊重範增,恭恭敬敬地向他請教。範增好像知道項梁他們正在商議立王的事,他對項梁說:“陳勝起兵不立懷王的後代,卻自己做了楚王,所以才不能長久。現在將軍起兵江東,楚國的豪傑蜂擁而來,追隨將軍,就是因為項家是楚國的大將,能帶領大家恢複楚國江山。將軍如果立楚王的後人為王,就能名正言順地替六國報仇,天下諸侯必然響應,秦軍就沒有辦法打敗將軍了。”

項梁茅塞頓開,欣然應諾,馬上派人出去找楚懷王的後代,準備立為新楚王。項梁非常誠懇地留下範增,請他做了謀士,從此範增赤膽忠心地輔佐項梁和項羽。

秦國滅了楚國後,懷王的子孫死的死,逃的逃,哪裏還敢出頭露麵呢?還是鍾離昧有見識,他認為城裏是找不到的,必須去鄉下打聽。事情很湊巧,還真的找到了一個,就是楚懷王的孫子,名字叫“心”,大家都叫他熊心。熊心是在幾年前被奶媽帶著偷偷逃難出來的,今年已經13歲了,做了好幾年羊倌,吃了很多苦。鍾離昧非常高興,馬上給他換了衣服,送到薛城。項梁他們馬上就立他為楚王,大家都親切地叫他“楚懷王”。熊心與其祖父諡號相同,以期承襲其威望。楚懷王拜陳嬰為上柱國,封項梁為武信君,封英布為當陽君,又封賞了項羽、範增、蒲將軍、季布、鍾離昧、桓楚、於英等,之後就帶著陳嬰到都城盱眙(今江蘇盱眙)去了。

項梁立熊心為楚懷王,樹立了一麵反秦義軍的旗幟,並為南方各路反秦楚軍的“共主”。熊心在楚王的位置上,有效地團結了楚國各路反秦力量,並具有相當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是反秦勢力壯大的重要原因,故宋代文學家蘇軾評說:“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

這時章邯率軍在鎮壓陳勝所領導的部分起義軍後,移軍東進,在臨濟(今河南省封丘縣東)破殺魏王咎、齊王田儋,進圍田榮於東阿(今山東省陽穀縣東北東阿鎮)。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項梁率主力北進,與齊田榮軍一起,在東阿給予章邯軍以迎頭痛擊,迫使章邯退守濮陽(在今河南省濮陽縣西南)。項羽、劉邦率領的另一支起義軍向西攻占了城陽(今河南省範縣城東南),接著又率軍進攻雍丘(今河南杞縣),大破秦軍,殺秦朝三川郡守李由,給秦軍以沉重的打擊。此時,項梁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滋長了嚴重的驕傲情緒。

九月,章邯指揮秦軍,夜襲項梁軍,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大破項梁軍,項梁戰死。這時的項羽和劉邦正在陳留(治所住今河南開封市東南陳留城)與秦軍作戰,聽到項梁犧牲的消息後,立即率軍從陳留前線撤回,與諸路起義軍集結於彭城。這年閏九月,呂臣的軍隊駐紮在彭城以東,項羽的軍隊駐紮在彭城以西,楚懷王又以劉邦為碭郡長,封武安侯,駐軍碭郡。各支起義軍互相呼應,等待時機,繼續戰鬥。

章邯擊破項梁後,認為楚地的起義軍主力已被消滅,南方已不足慮,於是率秦軍北渡黃河,向張耳、陳餘率領的趙軍進攻。章邯擊破趙王歇後便長驅直入邯鄲(今河北邯鄲市西南),遷其民於河內(今河南武陟縣西南)。趙王歇、張耳被迫退至巨鹿城(今河北平鄉縣),很快又被秦軍王離部隊所包圍。趙王歇兵單糧少,危在旦夕,於是便派使者南下向楚懷王求援。

起義軍首領在彭城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決定兵分二路:一路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率主力北上救趙,這路軍隊以宋義為統帥,號為“卿子冠軍”;另一路由劉邦率一支偏師向西挺進,直攻關中。會上還決定兩路大軍誰先進入關中,就立誰為關中王。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二月,項羽在河北巨鹿大破秦軍,打敗章邯,活捉王離,完成救援趙國之任務。劉邦部自栗西向出擊高陽、陳留,再北上攻打開封、白馬,既達到了策應河北楚軍後方的目的,也保護了彭城,白馬是劉邦部西進前到達的最北端。直到北伐救趙的項羽部與秦軍的戰鬥已取得了優勢,劉邦率領的這支疲憊之師才開始了專心致誌的西征。時間是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三月,距受懷王之命約半年時間。

劉邦部離開白馬後,即開始攻擊開封以西的曲遇,再南下至長社、宛陵(即今河南鄢陵),轉向西北攻擊洛陽左近的潁陽、平陰等地。這期間曆時一個月,並收複了舊時韓國的十餘個城市。此後退軍至陽城,取道南陽、武關,此路線雖有孤注一擲的冒險意味,卻能最大限度地爭取時間。因為劉邦心中時時放不下懷王之約——先入關中者為關中王。

劉邦西征途中,第一次大的戰役是攻打昌邑(今山東境內)。秦軍昌邑統帥自知戰不過劉邦,便緊閉城門,憑借城深牆高進行固守,用弓箭、石塊來對付劉邦軍隊的刀槍。正當劉邦無計可施、一籌莫展之時,昌邑人彭越帶人前來助戰,二人合兵一處,再次攻打昌邑,仍然未果。於是撤兵到栗縣,正好遇到剛武侯,就把他的軍隊約4000人奪過來,並入自己的隊伍。又與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的軍隊合力攻打昌邑,仍然未果。彭越見昌邑久攻不下,就建議劉邦改道高陽,劉邦欣然采納,便和彭越約定日後相會,自己帶領人馬直奔高陽。

高陽有個貧寒落魄的老儒酈食其,負責看管城門,他說:“各路豪傑經過此地的甚多,隻有沛公才是個有德行的忠厚長者。”於是前去求見,遊說劉邦。劉邦當時正叉開雙腿坐在床上,讓兩個女子給他洗腳。酈食其並不叩拜,隻是俯身長揖,說:“如果您一定要誅滅沒有德政的暴秦,就不應該坐著接見長者。”劉邦被責問得不知所措,於是起身整理衣服,把他請到上座,謝罪說:“過去聽人說過先生的容貌,今天見麵才知先生的來意,不知如何破秦?”

酈食其說:“你的軍隊才1萬人,還是糾結的烏合之眾。用這麼薄弱的兵力去進攻強大的秦軍,無異於羊入虎口。為今之計不如先攻占陳留,陳留是交通要道,進可攻,退可守,城內又有大量糧食,這樣就有了進攻秦軍的根據地。我和陳留縣令是故交,我可以幫你去遊說,假如不成功我就留下做內應,相機助你破城。”

劉邦大喜,忙請酈食其先行,自己帶大軍連夜趕往陳留。酈食其到達陳留,遊說未果,就用酒灌醉縣令,趁機打開城門,放劉邦大軍進城,陳留就這麼被占領了。劉邦進城得到了許多兵器和糧食,投降的士兵也有1萬多。攻占陳留可以說是劉邦命運的一次轉折,攻占陳留之前,劉邦部眾不滿萬人,待取得陳留之積粟後,他即可招兵買馬、擴充實力,這對於西進滅秦是至關重要的。

因破陳留之功,劉邦封酈食其為“廣野君”,又任命其弟酈商為將軍,統率陳留的軍隊和自己一起攻打開封。秦將楊熊得知,帶兵前來解開封之圍,劉邦軍隊腹背受敵,麵臨被合圍的危險,劉邦果斷地放棄開封,轉而截擊楊熊。雙方在曠野上殺得難解難分,勢均力敵,幸虧張良帶著一隊人馬趕來,才打敗了楊熊。接著,劉邦又向南攻打潁陽,屠戮了潁陽城,通過張良的關係,占領了故韓國的轅險道。同時,劉邦又派酈商率偏師收複漢中,使自己進攻敵軍側翼獲得保證,也為日後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

劉邦越過武關,一路衝殺,同年十二月,率軍直逼嶢關(今陝西蘭陽東南)。嶢關是古代南陽與關中的交通要隘,易守難攻,是通往秦都鹹陽的咽喉要塞,也是拱衛鹹陽的最後一道關隘,秦朝派重兵在此把守,隻要破了嶢關,大軍就可長驅直入,直抵鹹陽。

劉邦要親自率領手下2萬兵馬強行攻取嶢關。張良勸諫道:“目前秦守關的兵力還很強大,我們不能輕舉妄動。”劉邦唯恐項羽大軍先入關中,因而心急如焚,忙向張良問計。

此次大謀略家張良再次顯示了過人的才華,他向劉邦獻了一個智取的妙計,說:“我聽說嶢關守將是屠夫之子,這種市儈小人,隻要用金銀財寶就可以打動他。您可以派先遣部隊,預備5萬人的糧餉,在四周山上,多豎旗幟,越多越好,給敵人造成大軍壓境的錯覺。然後派酈食其多帶珍寶財物去勸誘秦將,這樣秦將內貪重賄,外怕強兵,必然不戰而降。”劉邦大喜:“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子房之計甚妙!”當即派酈食其攜帶大量金銀珠寶隻身進入嶢關,招降秦兵。

嶢關守將不知道有多少大軍壓境,心裏非常害怕,此時又看到黃澄澄的財寶果然心動,於是同意獻關投降,並表示願意和劉邦聯合進攻鹹陽。劉邦大喜,馬上同意嶢關秦兵投降。“沛公不可!”張良出麵製止,他冷靜地分析道,“這隻不過是嶢關守將想叛秦,他的部下士卒不一定都能心服。如果士卒不從,半路上難保不發生變故,到時後果將不堪設想。不如現在乘秦兵不備,突然發動進攻,一舉消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