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在沛縣做官多年,深得為官之道,辦事素以謹慎、明辨、有方略而著稱。秦朝泗水郡的一位監郡禦史曾在沛縣工作過,與蕭何共過事,對蕭何平時辦事於練謹慎的風格,通曉法律的淵博學識以及行文流暢的文才大為折服。有一次,這位同僚邀請蕭何一同共飲,飲至半酣之際,他借著酒意對蕭何的才幹大加稱讚,並說:“老兄,像你這樣的人才應該得到重用,我如發達,一定要向皇帝薦舉你。”蕭何當時隻是應諾而已,沒想到那位同僚後來果然上調到郡裏當了監禦史,他也真信守諾言,在郡守麵前極力稱讚蕭何的才幹。郡守大人於是征調蕭何到泗水郡去當差,協助郡守、監禦史處理一郡的日常政務及司法審判。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核,蕭何淵博的法學知識,縝密細致、有條不紊的辦事風格以及筆走龍蛇的文氣折服了郡監郡守,準備聯名上奏向秦朝的中央政府推薦蕭何。為此,他們特意召來蕭何,對他說:“小夥子,你幹得真不錯,我們想向鹹陽方麵推薦你,你趕緊回去先準備一下行裝,過幾天就到郡上來報到,然後就出發去鹹陽吧。好好幹,前途遠大,到時候別忘了我們。”
蕭何聽了這一番話,不覺大吃一驚,趕忙說:“謝謝二位大人的深情厚誼,我蕭何才疏學淺,不敢奢望飛黃騰達,隻要能在二位大人手下盡一點微薄之力就心滿意足了,二位大人的盛情我心領了。”
郡守郡監以為他是在假意謙辭,於是便一再要推薦他去鹹陽,蕭何則苦苦地再三懇求留下。這樣推卻再三,郡守郡監麵麵相覷,大惑不解。既然蕭何這樣苦苦哀求,他們也隻好打消了這個念頭。
蕭何為何堅決請求留在沛縣呢?難道說他不想升官發財,飛黃騰達,而甘於平淡無奇的生活嗎?不是的,蕭何在官場中翻滾多年,經過一番磨礪,已成為一位精幹的官吏,他對當時的天下形勢已是了如指掌。
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以來,秦王朝雖然表麵上盛極一時,但是由於秦始皇實行嚴酷的法治,由於他在全國範圍內征收沉重的賦稅,由於他好大喜功,大修宮室,築長城,天下人民已經苦不堪言,強大的秦帝國潛伏著嚴重的統治危機,隻要有一點星星之火,馬上就可形成燎原之勢,將秦王朝這座華麗壯觀的大廈燒得片瓦不剩。
對這種形勢,蕭何自然明了,他已隱隱預感到了局勢即將大變,他認為與其進入秦中央政府,不如隱身鄉下,坐以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