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裝甲車武器係統及其管理(1)(1 / 3)

坦克裝甲車輛武器與武器推進係統

坦克裝甲車輛武器係統的功能是壓製、消滅敵坦克裝甲車輛、反坦克兵器及其他武器,摧毀敵方野戰工事,殲滅敵方有生力量。它的高射火力還有對付敵低空目標的功能。

一、武器係統的組成

坦克裝甲車輛武器係統由武器和火力控製係統組成。坦克武器包括坦克炮、坦克機槍和彈藥,坦克炮是坦克的主要武器,坦克機槍是坦克的輔助武器。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的武器一般有小口徑自動炮和機槍。此外,裝甲車輛內還配有自衛用的輕武器,有些攜帶有反坦克導彈。

坦克炮配用的彈藥一般有穿甲彈、破甲彈、殺傷爆破彈,有些配炮射導彈。

坦克火力控製係統,簡稱火控係統,一般包括觀察瞄準儀器、測距儀、計算機、傳感器、坦克炮穩定器和操縱機構等。它的功能是控製坦克武器的瞄準和射擊,縮短從射擊準備工作開始到實施射擊之間的時間,提高對目標的命中概率。

二、推進係統的功用、類型和要求

坦克裝甲車輛的推進係統是安裝在車體上的動力裝置、傳動裝置、操縱裝置和行動裝置構成的整體,它的功用是產生動力,實現車輛的機動性,使坦克裝甲車輛陸上行駛時具有下列性能:

(1)直線行駛快速性。用以實施快速突擊和戰役轉移;

(2)轉向靈活性。有利於提高平均車速和生存能力;

(3)越野通過性。可通過各種複雜地形,克服天然障礙和人工障礙;

(4)行駛最大行程。

對水陸坦克和兩棲裝甲車輛的推進係統,除具有陸上越野行駛功能外,還具有水上行駛機動性,包括水上行駛快速性、水上轉向靈活性、出入水能力、浮渡穩定性和抗風浪能力。

從使用要求出發,推進係統要實現戰術機動性和戰役機動性。前者包括戰場上的直線行駛快速性、轉向靈活性和越野通過性,後者是指能快速戰場轉移。就車輛本身而言主要由道路行駛快速性和最大行程以及整車有關結構參數決定。

坦克裝甲車輛為適應各種行駛環境條件,實現良好機動性和完成作戰使命,其推進係統隨著技術的進步不斷完善和發展。

按行駛裝置結構原理,可分為陸上、水上兩類。

1.陸上行駛推進係統

陸上推進係統有輪式和履帶式兩種。

(1)輪式推進係統。輪式推進係統有悠久的發展曆史,車輪的采用是古代人類的偉大技術發明,汽車的發展使輪式車輛技術日趨完善。輪式裝甲車輛推進係統與載重汽車相類似,但對通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輪式裝甲車輛動力選用柴油機,用裝甲車體替代車架,傳動為多軸驅動,4×4,6×6,8×8,帶中央充氣係統的高性能輪胎,能越野行駛,具有克服一般障礙的能力。陸上最大車速可達10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1000千米。具有輪式推進係統車輛的優點,重量輕、造價低、車速高、最大行程大、使用壽命長、維修保養方便;不足之處是越野通過能力和防護能力不如履帶式車輛,一般適用於輕型裝甲輸送車、救護車、偵察車、指揮車等。

(2)履帶式推進係統。履帶式推進係統突出的優點是履帶對地麵單位壓力小,越野通過性好,克服障礙能力強。可以配置強大火力和堅厚裝甲,承載較大的重量,同時可安裝大功率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使機動性得到充分發揮,這是輪式推進係統無法相比的。

英國於1916年最早生產的I型坦克,首先使用了履帶式推進係統,兩條履帶繞在車體上,呈菱形,後麵還有一對轉向輪,這種推進裝置不能滿足高速行駛要求。二次大戰中,坦克戰鬥全重增大,車速提高,推進係統技術不斷改進,傳動裝置中增加轉向機構,行動部分采用平衡式或獨立式彈性懸掛,掛膠負重輪,用誘導輪調整履帶鬆緊,由托帶輪支承履帶,使履帶式推進裝置結構日趨完善,性能大大提高。現代坦克裝甲車輛的履帶式推進係統采用大功率柴油機或燃氣輪機、綜合式液力機械傳動、液壓無級轉向等技術,使機動性得到進一步提高。履帶式推進係統使用壽命較低,相應造價較高,應用於越野性能要求高的裝甲戰鬥車輛,如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自行火炮等。

2.水上行駛推進係統

水陸兩用車輛的推進係統中,通常發動機動力經傳動裝置有兩個功率輸出路線,一個為陸上驅動,另一個為水上驅動。水上行駛時,水上驅動離合器結合,動力傳到水上行駛推進裝置,使裝甲車輛具有水上行駛功能。水上行駛裝置按作用原理可分為劃水式、螺旋槳式和噴水式三種。228

(1)劃水式行駛原理是利用裝甲車輛的履帶或輪胎劃水作用使車輛前進,改變兩側履帶速度或操縱轉向車輪使車輛轉向,掛倒擋使車輛倒車。履帶劃水航速可達5~7千米/小時,輪胎劃水航速可達3~5千米/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