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著名自行火炮與特種車輛(3)(3 / 3)

十四、99式自行榴彈炮(日本)

日本軍方從1985年起著手研製新型自行榴彈炮,1992年提出了新型自行榴彈炮的戰術技術指標,並開始設計和進行部件試製,1996年開始技術試驗,1997~1998年開始使用試驗,1999年底定名為9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2001年,陸上自衛隊裝備了6門199式,2002年計劃采購7門。2002年的采購單價為9億5000萬日元,約合800萬美元,比90式主戰坦克還要昂貴。0

十五、BMR-3M裝甲掃雷車(俄羅斯)

BMR-3M裝甲掃雷車在T-90主戰坦克底盤基礎上研製而成,但對車體作了適當改動,使它的上部結構允許布置車輛乘員及掃雷操縱係統。

BMR-3M裝甲掃雷車的底甲板由不同厚度的裝甲板及裝甲板之間的特種填充材料構成的多層複合裝甲組成,車體上安裝了爆炸反作用裝甲,具有一定的防反坦克武器(首先是防反坦克火箭筒)的能力。該車配備由KMT-7型滾筒/犁刀式掃雷器及電磁附加裝置組成的綜合掃雷裝置,能在布有壓力敏感地雷及炸底甲板地雷的雷場中開辟通道。滾筒式掃雷器清除出的雷場通道寬度為2×800毫米,配備電磁附加裝置時,通道寬度達4米。此外,該車還配備一個多頻譜的幹擾器,它可以防止無線電控製的地雷引爆。221

該車在掃雷時的速度為12千米/時,拆裝KMT-7掃雷器及電磁附加裝置所需時間為3~3.5小時。可涉渡1米深的水域,在裝上潛渡設備後可潛渡深5米、寬1000米、流速2米/秒的水域。車上配有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車體上有3個射擊孔(車體兩側各1個,車體後麵1個)。車內有乘員生命保障用品和設備,包括食品、水、燒水器、食品加熱器、個人衛生設施、空調裝置,使乘員能在車內工作48個小時。

十六、AAV7兩棲突擊車(美國)

AAV7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目前的主力裝備,車體為5083鋁合金裝甲板整體焊接式全密封結構,能防禦輕武器、彈片和光輻射燒傷。

車體外形呈流線型,能克服3米高的海浪並能整車浸沒入波浪中10~15秒。台灣的海軍陸戰隊也裝備有該型車。

AAV7係列兩棲突擊車是陸戰師兩棲突擊營的專用裝備,每營編製有187輛。AAV7經過兩次改進以後,同其他兩棲裝甲車相比,其水上性能和裝甲防護能力堪稱世界一流,其車載武器配置多樣,可根據作戰任務的需要選用安裝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或反坦克導彈等武器的各種車型。

十七、AAAV兩棲突擊車(美國)

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地麵係統部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研製成功了一種先進的兩棲突擊車(AAAV)。

AAAV兩棲突擊車設計新穎,在結構上采用滑行車體。滑行車體的水上運動與賽艇相似,該設計可以使車輛獲得較高的速度。采用伸縮性液氣彈簧懸掛裝置,水上行駛時可回縮至緊貼車體位置,以此來減少滑行阻力,彈出後又便於陸上行駛。車體采用由鋁合金和玻璃纖維強化塑料製造的複合材料,並附加了一些鋁合金裝甲塊,防護能力很強。

該突擊車戰時全重33.8噸,乘員3名,可搭載18名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員。該車陸上行駛能力和越野機動力可與M1“艾布拉姆斯”坦克相媲美,其最大時速可達72公裏,最大陸上行程482公裏。它的水上行駛時速可達46公裏,最大行程120公裏,大大優於現役的兩棲戰車。AAAV兩棲突擊車上裝備有一門30毫米“大毒蛇”Ⅱ型機關炮和一挺7.62毫米M240型並列機槍,此外還配有“陶”式反坦克導彈係統,其火控係統為全解式火控係統,裝備有包括衛星通信在內的多波段無線電台、全球衛星定位係統、AN/VSQ-1型雷達等,具有較強的指揮控製能力,能較好地滿足未來戰爭的需要。

AAAV兩棲突擊車的作戰特點是實現了超視距突擊登陸,突擊登陸部隊可在離岸40公裏或更遠的艦船上下水,向敵海岸防禦薄弱地域發起快速、突然的立體突擊登陸,從而使傳統的三階段兩棲突擊登陸方式(艦上機動、由艦到岸的機動和岸上機動)變為兩個階段,即艦上機動和由艦到岸上目標的機動,從而使突擊行動更加突然、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