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13,北約稱其為M1974-1,為副連長用車。
1V14,北約稱其為M1974-2A,為連長用車。
1V15,北約稱為M1974-2B,為營長用車。
1V16,北約稱其為M1974-3,為副營長用車。
1V21/22/23/24和25為防空管理車。
MT-LBus為采用M1974底盤的幹擾車。
“狗耳”雷達車,裝備防空部隊,采用M1974t係列底盤。
M1979掃雷車,裝備外觀類似炮塔的艙室,通過向雷區發射牽引炸藥軟管的火箭,往地麵引爆地雷。
RKhM化學探測車,帶突起的艙室,裝備一挺7.62毫米機槍塔,機槍塔上有一個盒子,用來分布指示汙染區域的長角旗。
Dal三防偵察車。
Zoopark-1火炮定位雷達係統。
122毫米自行火炮M1974識別要點如下:
(1)炮塔低矮,車體較長,炮塔位於車體後部。
(2)車體兩側各有七個較大的負重輪,主動輪牽製,誘導輪後置,無托帶輪。
(3)122毫米榴彈炮距車頂較近,帶雙擋板炮口製退器和清煙器。
其他特種車輛
當然,裝甲車絕對不止步戰車一種,按用途可以分為反裝甲、步兵戰鬥、運兵、偵察等多個種類。每個種類都能在自己的領域內達到最大的效費比,說到底打仗打到最後就是資源和錢財,如何運用,則考驗指揮員的能力。未來裝甲車的發展方向和新的作用是:一是發展為裝甲輸送車,為步兵和作戰物資提供裝甲保護;二是利用它輕便靈活的特點,發展為某些特殊用途的輕型裝甲車輛,如裝甲指揮車、裝甲偵察車;三是用於鎮壓城市群眾暴動和對付缺乏反裝甲火器的遊擊隊。
一、戴姆勒裝甲車(英國)
戴姆勒裝甲車和漢伯輕型裝甲車一樣,也是為了響應英國陸軍提出的發展新輪式裝甲快速車輛與坦克協同作戰的主張而研製的,不同的是它是由英國的“戴姆勒野狗”偵察車改裝而來。203
“戴姆勒野狗”偵察車是種輕型偵察車,它的火力不足無法自己防禦,因此英軍將它的車身加大,並增加了炮塔,並於1939年製造出了戴姆勒裝甲車。但因車輛重量而導致傳動裝置出現問題,所以首輛戴姆勒裝甲車直到1941年才開始服役。
戴姆勒裝甲車有兩種改良型號:MKICS及MKⅡ。MKICS是戴姆勒裝甲車的短距離支持型;MKⅡ則有一個經過改良的炮塔。“二戰”期間,共有3000輛戴姆勒裝甲車被製造出來,並在歐洲及北非戰場中使用。
二、FV601輪式偵察車(英國)
FV601輪式偵察車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取代戴姆勒的MK2和輔助設備公司(AEC)的MK3而研製的一款新型裝甲車。
1946年代號為FV601(A)的薩拉丁輪式偵察車新車研製工作,在戰車設計所(即現在的皇家武器裝備研究與發展)展開了。1953年,阿爾維期有限公司生產了兩輛樣車,由於急於生產撤拉遜裝甲車,便改由克魯斯利汽車公司生產。1955年,克魯斯利汽車公司生產了6輛預生產樣車,代號為FV601(B),並交由英國陸軍審核並做了改進。204
1956年,代號為FV601(C)的生產型,也就是薩拉丁MK2偵察車被批準生產。1958年開始投產,第二年第二批車輛交付英國陸軍使用,到1972年停產,共生產了1177輛。
雖然英國陸軍前線部隊的薩拉丁偵察車已由阿爾維斯“蠍式” 偵察車所取代,但仍有一部分在塞浦路斯使用並用來訓練駕駛員。在英國,該車仍被列為戰爭儲備車輛。
三、Sd.KfZ.231型裝甲偵察車(德國)
1940年8月,德國決定開發一種在沙漠中使用的8輪裝甲車。這種車型由布辛-NAG公司負責製造,1943年7月正式生產型Sd.Kfz.234開始生產,該車被稱為“二戰中性能最好的輪式裝甲車”。205
Sd.Kfz.234是一種8×8車型的重型裝甲偵察車。“8×8”中前麵的數字表示共有的輪胎數,後麵的數字表示驅動輪的數量。
例如4×4車型的Sd.Kfz.221/
222/223表示共有4個輪胎且都是驅動輪。6×4車型的Sd.KfZ.231型裝甲偵察車則表示6個輪子中隻有4個作為驅動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