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撒”裝備模塊式火控係統,包括CS2002-G型火控計算機、自動瞄準係統、“西格瑪”30型導航定位係統、GPS全球定位係統接收機、RBD4型初速測定雷達、保密的自動實時數據傳輸係統,以及備用的手動光學瞄準鏡、液壓方向機和高低機等。這些設備使“愷撒”具有很強的信息化作戰能力,完全能夠滿足現代戰場形勢對火炮係統提出的新的作戰需求。
車載式自行榴彈炮是應現代戰爭對火炮的需求而產生的,具有較強的戰術機動性、快速反應能力,與履帶式自行榴彈炮相比,還具有列裝成本低和操作、維修方便等優點。這一新型火炮的大量湧現,是近年來炮兵武器發展的一大特點,不少國家都在研製車載式自行155毫米榴彈炮係統,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愷撒”。
十一、L-33式自行榴彈炮(以色列)
L-33式自行榴彈炮是以色列蘇爾坦公司於20世紀60年代研製定型的,以M4A3E8型坦克底盤為基礎改製而成。自1973年服役,用以取代法國專為以色列生產的M-50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裝備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師炮兵團,並在同年的中東戰爭中使用。本炮係由M-68式加榴炮身結合使用美製M-4謝爾曼坦克底盤而成,裝備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師炮兵團。全封閉結構,車體龐大,可自攜彈60發。185
十二、240毫米自行迫擊炮(俄羅斯)
該係統於1975年第一次出現在前蘇聯陸軍,因此北約稱其為M1975,正確的名稱應該為SM-240(2S4),前蘇聯陸軍通常稱其為rylpm(鬱金香)或TulipTree(百合樹)。該係統一般與另外一台車輛協同作戰,後者運載部分人員和彈藥。2S4采用與GMZ全履帶式布雷車相同的底盤,迫擊炮實際上是從240毫米M240後裝式迫擊炮(該炮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服役)發展而來的。
動力裝置位於車體前部,車長在左,駕駛員在右,乘員/彈藥艙在後。240毫米迫擊炮裝於車體後部,發射榴彈時最大射程為9650米,還可發射化學彈,甚至混凝土破障彈。在發射增程迫擊炮彈時,最大射程可達1.8萬米。
迫擊炮俯仰範圍為+50°~+80°,左右旋轉範圍均為10°,車後左側有一台輔助裝彈的起重機,迫擊炮需從後部裝彈。
十三、M1975203毫米自行火炮(俄羅斯)
美國陸軍稱203毫米自行火炮為M1975,但該車的俄羅斯名稱是SO-203,工業號為2S7,俄羅斯陸軍內部也稱其為Pion(牡丹)。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裝備俄羅斯陸軍,為世界上最大的全履帶式自行火炮。
該車采用型底盤,全封閉式裝甲駕駛艙在前、發動機在駕駛艙後,203毫米炮位於車體後部上邊。沒有為炮兵提供阻擋輕武器、炮彈碎片襲擊的防護和三防裝置。190
203毫米自行火炮左右可旋轉15°,俯仰範圍為+0°~+60°。發射非增程炮彈時最大射程為37.5公裏,發射火箭增程彈時最大射程高達47公裏。191
後期生產的車型命名為2S7N。現在已經停產,裝備白俄羅斯、格魯吉亞、波蘭、俄羅斯、烏克蘭和烏茲別克斯坦。
十四、120毫米NONA-SVK2S23
自行迫擊炮(俄羅斯)
120毫米NONA-SVK2S23(為該車工業號)采用BTR-80裝甲人員運輸車底盤,炮塔安裝120毫米後膛式迫擊炮。該迫擊炮與2816牽引式複合炮(也被稱為NONA-K)類似。2S23還被稱為NONA-SVK,而履帶式2S29被稱為NONA-S。
該車車體是經過對標準型BTR-80車體進行部分修改而來的,包括去掉射孔和輔助觀察設備,還對第二個、第三個負重輪之間的車門和頂部艙蓋進行了改裝。
炮塔安裝120毫米後膛式2A60炮,可發射多種彈藥,最大射程一般為8850米,炮塔可左右旋轉各35°,武器俯仰範圍為-4°~+80°,發射火箭增程彈時最大射程可達12850米。除發射俄羅斯製彈藥外,還可發射法國製TDA120毫米迫擊炮彈。
120毫米NONA-SVK2S23自行迫擊炮識別要點如下:
(1)采用BTR-80(8×8)裝甲人員運輸車底盤,車體兩側各有四個負重輪,第二個和第三個負重輪間空隙較大。
(2)炮塔體積較大,正麵傾斜,裝於車頂中央,120毫米炮裝於炮塔正麵,炮塔側麵和後麵呈弧形,兩側各有三具煙幕彈發射器。